Nathan(下称N),是餐馆老板阿M和阿L的儿子。
N今年十八岁。相貌如父亲,方头圆脸,结实挺拔,但比爸爸高大帅气得多。父子俩站在一起,阿明只刚过儿子的肩。性格却更像母亲,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处世做事,踏实沉稳。但比妈妈又多了男人的阳刚和坚毅。可以说,嘉诚是真正取父母基因之长,集父母优点于一身,是常人眼里标准的Handsome boy,也是长辈们眼里典型的Good boy,更是阿M阿L共同的骄傲!
N的成长没有离开过餐馆。N出生的时候,阿M、阿L已经有了自己的餐馆,所以每天出门开工都带着N上餐馆。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每天放学之后N也总是先要回餐馆。幼时N在餐馆跌打滚爬、打闹玩耍;少年后N就在餐馆帮父母端盘刷碗、切菜打杂,直到餐馆当天歇业才能跟着爸爸妈妈回到家。整整十八年,N在餐馆从躺在摇篮里可爱的小贝比长成了英俊能干的小伙子。
我们接店的时候,N刚刚上高中。每次上餐馆与阿M阿L洽谈生意的交接事宜,总是看见N生意忙时在厨房里帮爸爸配菜、炸油锅,闲时静坐在大堂的餐桌旁做功课。印象最深的是,N常常拿着纸笔做数学,细方格子的数学作业本,线条笔笔直直,书写工工整整,纸面清清楚楚,一看就是个做事细致、读书认真的好学生。说实在的,自从来到澳洲,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孩子这样认真的做作业。想想自己的孩子天天抱着电脑玩游戏,每每看到N伏案做数学,我都会不由夸赞他。孩子都喜欢听好话,N也总是带着自豪微笑着回应我,他的数学在班里是第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有位同年来澳的福建朋友,儿子居然就是嘉诚的同班同学。因为儿子经常在家提起N的名字,连这位朋友都知道嘉诚在学校是个学习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她听儿子说,N在校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忠厚成熟,做事沉稳可靠,待人热情大方,所以深得老师的信任,在同学中威望很高,是个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生领袖。
但是,跟在餐厅做作业相比,N的更多时间还是在厨房;跟对数学的热情相比,嘉诚的兴趣却更多在烹饪。生意忙或作业不多时候,N永远忙碌在厨房里。准备买店的时候,我对餐馆的厨房工作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每次走进厨房,总是问不完的疑惑,希望一次两次就能把厨房里的活都能全掌握。但阿M阿L有时正忙,根本不可能停下工作陪着你细细作问答,往往回你半句,你还在还云里雾里,他们却早已忘了你的问题。我当然也不好意思干扰人家的生意追着问,这时候N就会主动给我来答疑。从油盐柴米、食材准备、配菜执码到酱料调制、食品煎炸、烹饪方法,他几乎都能如数家珍。我夸他说,你真不愧是个餐馆的小老板,爸爸妈妈的好助手。他同样用略带自豪的语气回应我“厨房里的活,我什么都会做”。
买下店来之后,除了阿M是长工,每天在餐馆为我做帮厨,N每逢周末也跟着爸爸一起来帮忙。虽然N告诉我他什么都能做,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说起来容易做好难,上厨炒餐还是不适合,除却炒菜,切菜配菜,炸鱼炸鸡、打包洗碗……,确如他所说厨房的活他都能做,而且又是熟练工,不用交代就能驾轻就熟,把事儿做妥。有一段时候,阿M给朋友餐馆帮忙不能来,厨房里就我和N两个人,即使再忙他居然也能把握好节奏,协调好先后,一切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完全不亚于一个成人帮工。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我们就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但往往三句不离本行,话题老是集中在做菜上。N告诉我他很喜欢我做的中国菜。因为餐馆服务对象是老外,做的都是改良了的中式快餐和煎炸食品,什么葱油白斩鸡、黑椒牛排、剁椒鱼头、糖醋小排、宫保鸡丁、红烧肉、回锅肉等等,这些用来自己开餐的家常菜品基本都不在顾客的菜单上,所以吃饭时N常常好奇发问我答疑,餐时一半成了业务交流会。
有一次,记得吃的是回锅肉,香辣可口,肥而不腻,既简单又下饭。饭后他居然从书包里拿出纸笔,要求我把制作回锅肉的基本制作步骤说给他听,他要一步一步记下来。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认真,他说他在学校选修了一门烹饪课,每个学生都要写一个关于菜品制作的小报告,他就准备写这个“回锅肉”。学期结束后的一天,他喜形于色告诉我,这个学年他有两门功课得了年级第一名,一门是数学,另一门居然是烹饪,还得两份小小的奖学金。
阿L说,N从小喜欢学做餐。刚刚跌跌撞撞会走路,阿M经常买回枪炮飞机小车等各种玩具让孩子在店里玩。他居然大多不太感兴趣,唯独对那些办家家的锅铲碗碟之类的餐具情有独钟,经常像模像样地拿着这些模具趴在地上学炒菜。稍大一点,就经常屁颠颠地跟着妈妈走进厨房说,“妈妈,我可以帮你忙吗?”。人到灶台高,就开始踮起脚来学油锅炸东西了。因为对餐饮感兴趣,加之常年在餐馆里耳濡目染,从幼年开始每天看着爸爸做,因此对自家餐馆里菜单上的东西基本上也都耳熟能详。除了中式炒菜之外,N也喜欢烘焙,每逢爸爸妈妈妹妹生日或者家里亲友聚会,N总会给家人奉献一份精美的蛋糕或者松饼。好多次阿L打开手机相册的照片,给我们展示N制作的西式糕点,确实非常美观精致,想来味道也一定不差,你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糕点居然是一个中学男生的作品。
N进入十二年级,临近中学毕业。选择大学的专业就逐渐成为阿M阿L关心的热点。我们也时不时会问起他们,因为N比我儿子只大两岁,N的经验多少也可以为儿子两年后的选择作些参考。N说他想学医药。因为医生收入高,受尊重,所以学医在澳洲向来是优秀学生热门选择。但他说自己从小怕见血,所以不能做医生,据说学药收入也不少,因此有志将来做个药剂师。不多久,高中毕业,成绩优秀的N如愿以偿毫无悬念地被录取了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学习药科专业。全家人无不欢欣满足,为N而骄傲,也对N的未来充满期待。
N进了大学之后,学业开始忙碌起来,到餐馆打工的时间慢慢也就少了,通常一两周才能见上一次面。问起大学的学习,他说跟中学大不相同,经常要在图书馆查资料、写报告,阅读量、记忆量都大幅增加,很忙也常常觉得很疲惫。尽管N不常见,但关于N却常常还是我们与阿M、阿L聊天的主要话题,每每说起这孩子,我们总是夸赞有加,称赞他们培养了一个懂事又有出息好儿子!
一晃间,N上大学已经半年多。一日,话题又说到N学业上。阿L却脸色暗淡、略带愁容。她说“最近不知为什么这孩子又不想学医了,居然提出来想要退学,转到TAFE SA去学烹饪。我们不开心,但这毕竟是孩子的事,我们劝他他要是不听,最终还得由他自己来做主。”听罢,我瞪大眼睛直呼太意外。按常理要不是脑子进水了,你说国内有谁会考取了交大复旦想退学去职校,从医学院转去烹饪班?阿L说“N学药大半年,越学越觉得繁琐又无聊,实在提不起兴趣来,想想还是厨房乐趣多,下定决心准备弃医学餐做大厨”。阿L接着又解释道“N说他并不想像爸爸一样辛苦了一辈子只是个餐馆的小业主,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烹饪专家、有名的大厨”。想来也是,N连幼年时玩物都对餐具情有独钟,又十多年天天在餐馆的环境里成长,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但这么优秀的孩子放弃阿大深造选择去职校,作为家长谁都会充满惋惜。
大约又过两三周,阿M再来上班的时候,得知N真的休学了。按照学校的规定虽然学籍还可继续保留一年,但N再回阿大医学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休学后的N很快在一个杂志社找到了一份全职工,抽空还是回到厨房帮父母。如果一切不变,那么再过一年,N就要进入厨校专业学习烹饪——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征程了。
在澳洲,有很多亚裔移民开餐馆,也有很多像N这样在餐馆里长大的孩子。有人说,家庭给予孩子的是生命的教育;有人说,成长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命运,也许还会有人更直接地说,N在餐馆里成长,餐馆就成了N的宿命,这样的孩子永远就像是一只小小鸟,缺少抱负总是飞不高……。是的,N的选择,有人唏嘘,有人惋惜;有人会责备这孩子太任性,也有人会埋怨家长太纵容……。当然,N的选择,也并不会是很多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的共同选择。
我无法预知N的未来能不能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著名的厨师,也不能肯定N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征途上,还会不会有新的梦想,让他又一次转航。我所知道的只是关于N的一个让人充满想象故事的开头,我不想用自己的思维去演绎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但无论如何我要为N对兴趣的执着点赞,为N任性的选择击掌,也为N放弃的勇气喝彩,更要为N的美好未来送上真诚的祝福!
我所深信不疑的是,N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没有人为成功加上世俗定义,如果没有人给幸福加上财富符号,让成功只归属于追求,把幸福只归属于自己,那么,我有什么理由去质疑N的选择,怀疑他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呢?因为在他的生命里,已经植入了他父母所给与的勤劳、上进、沉稳、踏实和智慧等优秀基因,而又能尊崇自己的兴趣和内心的召唤去作出生活的选择。
十八岁,也正是可以为梦想任性一把的年龄,幸运的是N又生活在澳洲这片可以让他任性一把的自由的土地上。我甚至想:如果可能一生追梦把玩兴趣,即便任性一辈子,谁说不是一种精彩和幸福呢?
是的,幸福原本属于自己。只要上帝是公平的,那么每一个努力的生命都应该是精彩的!
人生,就是走自己的路,也只有在自己的路上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