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文化人应该有文明的举止
作者:田沈生  发布日期:2015-12-01 13:25:43  浏览次数:4280
分享到:

  “2015年11月28日,悉尼澳大利亚华人团体联合会向百岁老人李承基颁发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94岁的黄庆辉和萧虹博士则获得了澳华文化界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假鑫福酒家隆重举行,近500嘉宾出席了盛会。”第二天,澳洲华文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盛事,生花妙笔,凸显了华人这个族群在多元文化的澳洲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令所有生活在澳洲的华人深感自豪。 

  然而,报喜不报忧也是我们华人媒体的通病。即使在言论自由的社会里,还是盲目的赞誉多过忠恳的批评。历来,新闻媒体被誉为社会的良心,监督政府,批评时政,抨击陋俗是它的职责和义务。如果面对社会上的种种陈规陋习,媒体视而不见,沉默不语,甚至绕道而行,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文明的倒退,道德良知的滑坡:一些令人吐槽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多数人麻木处之,不以为然,甚至不以为耻。 

例如,那天颁奖大会与会者众多,场面热烈,本值得庆幸。但是,令人无语的是,大会由主持人宣布议程开始,嘉宾依次登台致辞时,台下华人同胞,视若无睹,我行我素,来往穿行,谈笑风生,乱哄哄的声浪顷刻盖过了台上的发言。主持人不得已,重拾话筒,高声疾呼:请各位安静!可惜,稍静片刻,杂音又此起彼伏。 

或许,澳洲政客们在激烈的竞选过程中,早已经习惯了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发表演说,几位洋人嘉宾虽然有一点皱眉,出于礼貌,还是顺利地完成了他们的致辞。然而,第一次客串为华人团体大型活动做英文主持的田菲小姐却很难适应这样的场面,以致影响到她的出场情绪。田小姐曾经在澳洲驻北京大使馆工作多年,主要负责澳中文化交流,接待过三任访华的澳洲总理,参加和主持过许多澳中政府与民间交流的大小会议,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混乱的场面。“太乱了,声音再大,台下也听不到,这样的翻译还有什么意义?”田小姐十分沮丧地说。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在百岁老人李承基和94岁的黄庆辉老先生登台授奖时,台下的人们依旧不以为然,你说你的,我谈我的,杂音一片,始终静不下来。此时,纽省上议员王国忠先生实在看不过去,登台拿起话筒:请大家安静,在座的都是文化人,请大家给点面子好不好!堂堂上议员,连这种哀求的话语都出口了,台下这些被称之为有文化的人们,你们真的不会觉得脸红吗?! 

在过往的许多年里,我参加过一些澳洲官方和民间举办的大型活动,很多也是上百人的场面。会前,久违的朋友见面,互相之间不免寒暄交谈,亲切热烈,但多是轻声漫语,很少影响到他人。一旦会议开始,许多人不等主持人宣布,自觉地将手机关闭或调整至静音。会议期间,会场里十分安静。特殊情况,也会有人离场,但通常是轻手轻脚,并且礼貌地向邻座点点头,以示歉意。我也注意到,与会的华人朋友们大多也是安安静静,很少交头接耳,绝无大声喧哗。恐怕这就是入乡随俗吧! 

其实,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涵养、教养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联。天生的品德、家庭与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良知的积淀,使得一个人会在任何场合,都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洁身自好。同时,也会注重他人的感受,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与付出。无疑,这是一个人自身修养与文明程度的体现。 

如今,中国人富裕了,财大气粗地迈出国门。伴随而来的是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大声喧哗的陋习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前不久,住在巴黎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一些原本典雅安谧的巴黎街头咖啡店,经常呼呼啦啦地被一群中国土豪入侵,大呼小叫地令人侧目。面对谴责的眼光,他们不以为耻,反而理直气壮:看什么看!自由社会,老子来这里消费,就有自由!我的天,面对这样无知、无畏又无道德底线的人,你同他们有理可讲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柏杨在痛斥《丑陋的中国人》。同胞们!你们真的还要继续向世界展现你们的丑吗?!  

如今,我们有幸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澳洲,要融入主流社会,有必要学会一些文明的举动,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应该举止文明,自尊、自重,懂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华人群体的形象。尊重他人,注重他人的感受,这样才会得到主流社会以及其他族群的认可与敬重。在这次颁奖活动以后,英文主持人田菲小姐的一句话令我汗颜:据说今天在座的都是文化届的精英,真不敢想象,悉尼华人文化精英竟是这样的素质?! 

的确,在澳洲许多华人活动中,尤其是华人文化团体组织的大型活动,迟到早退,嘈杂喧哗,这种乱象由来已久,陋习成俗。难道我们这些文化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难道我们就不能以身作则,为全体华人做出表率,根除陋习,做出一些文明的举动吗?为此,我希望媒体呼吁:在今后所有的活动中,主持人首先明确地提出要求,请所有与会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保持肃静,禁止喧哗。如果屡教不改,主持人有权点名,并请出场外。

我相信,在媒体的宣传与监督之下,严格执行几次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因为,我不相信悉尼的文化人不会没有一点起码的自尊、自爱与羞耻感

同时,我希望所有华人都能够以此为鉴,一点一滴,从自身做起,为在澳洲建立和维护华人这个族群的文明形象,做出自己的努力。

悉尼     2015年11月30日  




评论专区

alex2015-12-28发表
这是死结,不是个人、部分人所能改变,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2015-12-22发表
原来我只是认为华人到国外后接受西方文明多了,素质大大提高了,其实骨子里就是那个样子,悲哀!
2015-12-22发表
原来我以为文化人的水平有多高,真的汗颜!
谢绍勇2015-12-13发表
田先生所言甚是,当晚在下亦到会,深感丢脸且丢不起!故此在12月4日诗词协会讨论如何庆祝成立十周年大会时,本人再提起此事,并希望策划方将颁奖礼的地点/时间与餐宴的相分隔,也许情况会稍好,但最根本的是华人须自重,自爱然后再自信,文人更要庄重,别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来! 谢致远
读者2015-12-07发表
何必费力?借鉴美国罗波特议事规则,即可。
進生2015-12-06发表
希望所有華人。。。?這也是大話了啊。簡單的做法就是該有出席的人員名單問世。也就能有清晰的認知出來。 可這一點顯示彼此尊重的該有的事情,查查以前報道的幾次活動可有哪一次組織者愿意略略關注? 來的是跑龍套的,跑龍套的則想也就是一次捎帶會朋友的機會。我若說看兩邊半斤八兩諸君或許會流淚覺得很委屈,我也愿意陪著唏噓。 然而,總有軟肋處。華人社團,二三十年看下來了,人氣帶來的就是這個?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