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第一个7天的行程就先到越南境内湄公河下游三角洲(Mekong Delta)平原地区,过去在这个区域居住的大量华人把它叫做‘下六省’,现在它在行政上划成了13省,越南人称为九龙江平原(Đồng Bằng Sông Cửu Long)或者西部平原。这次我们走过了这个区域里的新安(Tân An),沙迪(Sa Đéc),龙川(Long Xuyên)),朱笃(Châu Đốc),河仙(Hà Tiên),迪石(Rạch Giá),金瓯(Cà Mau),薄寮(Bạc Liêu), 蓄臻(Sốc Trăng),芹苴(Cần Thơ),美拖(Mỷ Tho)等城市,也顺道游览了其中的一些景点。整个湄公河三角洲的面积为39,000平方公里,乃越南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也是越南农业最富饶的地区。
许多定居在世界各地的越南华人仍然习惯把湄公河三角洲叫‘下六省’,都记得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先辈曾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开拓的足迹和地标,包括会馆,学校,庙宇,中西医医务所,坟场,市场,商铺,厂房和栈房等。
这个地区过去的开拓者包括了四百年前17世纪明朝末年从中国大陆移民过来定居的以莫玖(Mạc Cửu)将军为首的‘明乡人’,之后就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移居过来的中国南方的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和客家人等,而贡献很大的华人族群主要以潮州人和福建人为主,以至于当地的越南人都能说和听懂简单的潮福方言。
越战结束后,几十年过去了,许多华人离开了,今天的越南政府也一直有意淡化华人文化的影响,浑厚的中华文化就沉淀下来,就像它留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一样,中国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继续默默展现它的光彩和影响力。我们和当地的一些越南老人谈话,他们都还记得当年和华人和谐共处的时光。
我们走过的几个城市,现在还能见到一些华人店铺低调地展示汉越双语的招牌。听说一些从事文教工作的华人也不宣扬地,默默耕耘地组办周末或课外的中文补习班,就读中文的华越子弟显著逐渐增加,这也许是国际大气候中中国崛起的影响吧,而农历新年,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节日一直都保存在华越民众的的生活里。但越南政府在国际大国博弈当中对中国的不明朗的疏离政策,同时也因为南海一些岛礁的争议,没有积极在民间制造中越友好的氛围,放任了对华不利信息的传播而造成了一部分越南民众对中国的不了解与不信任,我们在这次旅途中,在和一些当地人的对话中就明显地感觉到中越之间的隔阂。
湄公河三角洲的城市和小乡市镇都建在大河和它的各条支流旁边,河流有的穿市而过,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扮演着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角色,其中一部分乡镇范围里的交通也靠小船小艇,民众划着船艇就像马路上的人骑自行车那样方便地出门谋生,探访邻居亲友,船艇就停泊在自家后门口的河岸边,而面对马路的前门空地则晒着各类鱼干虾米等河鲜干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鱼腥味,这些都是当地民众给国家提供内销和出口的土产,是这条大河沿岸乡镇的水上生活一景,其在民生经济上的份量极其重要,曾辉煌地造就了越南在上个世纪二战前成为世界三大米仓之一,我们都记得在越南时,吃的就是统称‘美拖尖’的米,它煮成饭时就是特别的香,这个地区的水果菜蔬也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的车进入这个流域,但见每个乡镇郊野沿河两岸都是一片片连绵的稻田,虽然在国际市场经济的竞争下,泰国已经成为超越越南的大米出口国,但湄公河的河水仍一如既往,就似乳液一样养活了中南半岛的人口。
第一个行程结束后,我们回西贡休息了几天,才接着7天的柬埔寨行程,我们只造访湄公河中游的两颗明珠暹粒(Siem Reap)和金边(Phnom Penh)。这两个城市都曾经是柬埔寨华人定居过和非常熟悉的地方,其中暹粒兴旺的夜市,新开辟的大道马路宽敞,路两边的新建筑有规划有气派,而金边的热闹的华人老街区,中央街市,小市集和著名的华侨端华中学等都还在运作中。我们在中央街市的一个摊位买了几件日用品,在端华中学门口的中文对联旁边拍了一张照。
经过战火的洗礼,这两个城市的新街区已经规划地建设起来,一些老街区有些建筑在战后虽经过修葺,仍可见到一些沧桑的痕迹。世界各地的很多柬埔寨华人都不能忘记1975 年放弃金边而远走他方的沉痛记忆,除此之外,那儿的名闻于世的古迹吾哥窟就像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其他世界遗产一样都值得一游,而暹粒的吾哥窟古迹也是我们此行要看的重点之一。
今天的柬埔寨已从战争的噩梦中走出来,开始恢复往昔的繁荣,经济有了好的转机,不少战火余生而出走的华人现在又回到几个主要城市做生意了,其中有一个定居法国的华人就回到金边的洞里萨河畔的码头开了一家餐馆,我们在那儿用晚餐,也和他有一个愉快的聊天。
我们也在金边和暹粒看到不少华人开餐馆,酒店,酒吧,超市,首饰和旅游纪念品店,银庄和电子商店等,据导游透露,他们的生意都做得不错;而来自中国的投资都是较大的项目,对柬埔寨的基础建设,公路桥梁,古迹维修和工商业企业的发展都发挥支持性的关键作用。
湄公河进入柬埔寨境内后,流过柬国东部,一直来到首都金边市与洞里萨河汇合,然后继续流入越南,灌溉了整个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间雨季时,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水高涨,它与洞里萨河的河水一起倒流注入位于暹粒市附近的洞里萨湖。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使得暹粒省与金边市一带成为非常肥沃的农渔业地区。
湄公河流域的稻米菜蔬,河鲜和洞里萨湖丰富的鱼虾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资源之一。据说,最近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使柬埔寨乘搭了致富的顺风车,经济发展正从中获得更大的助力。我们心里祝福柬埔寨人民从此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
其实,我们这次旅游是想探索一下华人先辈对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和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上做过的贡献,也想亲近当地的风土人情,虽没能做深入的考察,但,也希望感受中国和湄公河流域的几个国家因共饮一江水而成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实况。
这两个行程之后,我们在西贡再逗留休息了几天,探望太太的小叔一家,当然也看了几个景点,逛了一些市场和街道,目击了西贡这些年来的变化。
这是一个休闲的两人自由行,既旅游又探亲,不受大旅游团的限制,只由司机和导游伴随,游山玩水,轻轻松松交换旅游见闻和心得,同时也检验了自己进入老年的旅游体力,一举数得啊!
2017 年1 月写于澳洲阿德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