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無法呈遞的信函
作者:婉冰  发布日期:2011-10-01 02:00:00  浏览次数:2718
分享到:
最親愛的媽咪:
       女兒已記不清多久沒給您寫信了,因通電話太方便,每天我也想聽媽咪慈愛的聲音。您見到爸爸、外公、婆婆和舅父們嗎?是否享受了團聚的欣喜?都知道媽咪絕不願捨棄我們,放不下被您寵愛的晚輩。媽咪! 我們也萬萬捨不得您,都會永遠永遠愛您、日日夕夕思念您。
        彷彿是昨天,今年五月十七中午,三藩市機場內,媽咪您張開慈愛的雙臂擁我於懷裡。深深感受重逢的喜悅,竟疏忽您眼眶蘊藏那抹淡淡憂鬱,顯現是憔悴和消瘦身形,愚笨如我教怎能寬恕自己呢?
        為了隱瞞您漸漸的疲累,僅兩天共處,媽咪又匆匆回頤養院,每日和冰冷的牆壁相對。苦苦挽留,您說:「皇宮多美不及草窩舒適。」您又鼓勵我等前往黃石公園觀光,讓我損失了陪媽咪的寶貴時光,我再不能原諒自己。竟自私地帶着您的掛念去追逐風風雪雪,讓您獨抱愁緒。我們卻去陪伴那無情的峽谷石林,這將是我一生的無窮悔恨。
       猶記每兩天媽咪定由鐘點伴傭接送,買來大包小袋美食;和爸爸生前一樣,知道我是多麼饞嘴貪吃。眼視美食,竟又忽視您拾級而上的疲累體態,這就是媽咪常說的最笨最蠢的長女了。您說明年要再遊澳洲,為了要享受嬰兒式的照顧,喜歡每個晚上我為您脫襪蓋被。您有被寵的喜悅,您說這感覺非常欣慰。媽咪您何故悔約食言,竟然狠心匆匆別我而去。
        這次旅美時間較以前短速,三周後賦歸。您說:「最怕送別,明白後會有期
,總不願有惜別依依之情。」從來也沒想過媽咪忍心讓我們後會無期,尋覓無處,蹤影渺渺了。您又說:「赴機場前,一定給通電話,為妳頌經求平安,順風紅包早已放在袋裡」。是您偉大的慈愛讓我永遠浸沐在自己的童年,永遠永遠是依在媽咪懷裡撒嬌的小女孩。
        八月忽然天愁地慘,傳來情天霹靂最壞最壞的消息,親人們皆肝腸裂碎。媽咪您又強裝瀟灑,對着電腦平台以愉快的面容和語調對我說:「別聽信他們胡亂報告,看我不是頂健康嗎,對自己體康我是最自信的。好了、不聊了,我和韓國俊男美女有約,拜拜。」媽咪、您寧願自己獨抱愁煩,也不要兒女擔憂,多偉大的慈母多深多厚的愛,媽咪又何忍早早帶走,讓我等悲痛欲絕呀?
        八月七號,我又見到最愛最愛的您,媽咪何故倦懶如斯賴床不起。您以瘦弱的手補我一封順風利是,便閉目默然不語。為了逗引您,我像鸚鵡般吱吱喳喳不止。媽咪您再不對我嘻笑怒罵,只吝惜地賜我五字真言:「停口、我累了。」媽咪您知道我非常難過傷心,背着您我難抑黯然洒淚,總弄不明媽咪您為何生我氣。後來弟婦美齡悄悄對我說,是媽咪知我孝順,且體康欠佳,不想和我交談而引起悲傷使加重您的壓力。
       您如廁時,指定要我相陪,所以也僅我能擁有這珍貴回憶。您沒力地把頭倚在我懷裡,忽然用非常微弱的聲音說:「告訴妳的兒女們,我很愛他們,或許他們並不知道。你們對我要有信心,別怕、我肯定會好的。」我不敢開口,怕痛哭驚擾您,雖然很想告知孫輩們也非常非常愛您,但深信您比我更清楚明白,因為您擁有世界上最深厚最好的祖孫情誼。今生媽咪你已把每一個角色,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此生劃上一個非常完美的終止符。
       為了等待我的幼兒明仁,媽咪您堅強地把彌留時刻轉為沉睡,連值班護士也頻頻稱奇。整夜鼾聲有序,黑天使護士說,也許您在等候想見的人。終於小兒明仁從墨爾本趕來了,已進入昏迷的您閉目安詳聆聽,孫兒緊抱您細細傾吐,幸好媽咪看不到他那縱橫滿面的淚珠。您耐心等孫兒洗滌疲累,用過午餐,您才開始安然長睡。媽咪彌留之際最後張開那線眼,是否還記掛我等的悲痛,是否看見繞在身前的兒、女、媳婦、女婿、孫兒們、曾孫等都跪在床前為您送行。為了讓您無所牽掛,都未敢縱聲哭哭啼啼,在哀哀悽悽流淚。
      媽咪、您依然高雅如昔靜躺在棺槨內,一如您生前對儀容的重視。那襲通花旗袍配鮮艷外套,整齊舒適。戴孫兒明哲送的帽,明仁送的珍珠耳環,和三弟的手鍊及我的玉環,兒媳昨宵摺的八朵彩色蓮花;還有您喜歡的小擺設,外曾孫女伊婷、伊寧姐妹為您摺千紙鶴,每隻背部都以幼稚筆跡為您寫下祝福。媽咪、明哲從新加坡把小女兒帶來見您,是您的心願,媽咪從未見面的九月大曾外孫女。媽咪、靈台前的照片笑窩輕展,您溫柔地接受親友們的敬禮。正如定居洛杉磯的詩兄楊永超撰送的輓聯未句,「應無遺憾到遙池」了,是嗎媽咪?
         媽咪、請謹記我的一個心願,若真有來世?我祈求仍是您寵愛的女兒,讓我能報答未酬還的深恩。求求您答充吧!我最親最愛的媽咪,請讓我喚您千遍萬次媽咪媽咪媽咪、請您走好、請安息,請別再掛念難捨,請快快樂樂地把我們都忘記。
     
                                               不孝女錦鴻泣血叩首
                                               二零一一年九月於墨爾本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