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紐西蘭隊擊敗法國隊而發出的歡呼,迴響在星期六的燦爛星空,在觀看全場賽事之後,情緒久久未复平靜,球場上追逐疾奔的場景不斷浮現腦海。在我家那個平日極為寧靜的街區,賽事當晚幾乎家家傳出歡呼与笑聲,我家的動靜肯定不會小。否則次日一早鄰居老太就不會指著我家的斐濟國旗,不解相問﹕「你不是斐濟的粉絲嗎?」我讓她看看家中客廳的全黑隊大旗,她會心地笑了。
球賽開始七、八分鐘里,法國人明顯地壓制住Kiwi,球也基本在Kiwi半場那邊爭奪往返,而且險象環生。自從法國人一腳把球踢到球門柱上,命運女神似乎別有所屬,頂住第一波沖擊的Kiwi穩住陣腳開始扭轉局勢,打出兩個漂亮的「達陣」,此刻我已經跟家人打賭,全黑隊今晚必勝。
有人說看不懂橄欖球,因為連球員的大名都叫不出來,又不懂規則与戰術,外行看熱鬧,似乎就不該看球,也不得自稱球迷。我對這一論調向不以為然,照此邏輯,中外食肆日夜高朋滿座,其中又有幾人是精通廚藝深諳飲食之道的食家呢?既不識烹飪,又不知八大菜系,自然不懂得吃。不懂球的人就不能看球,不懂吃的人豈不是就不能上館子吃飯了嗎。內行也罷,外行也罷﹔門道也罷,熱鬧也罷,看球与吃飯其實都一樣,只不過前者是視聽之娛,後者是口腹之樂罷了。
年輕時幹過體育,親歷寒暑不分苦苦操練,一個動作重複千百次,其苦難言的運動生涯。運動員有誰不期盼比賽時刻的到來,但是除了決一雌雄分出勝負,領獎捧杯,萬眾歡騰形成的「氣場」才是人生最難忘的一刻。多少最高最快最強的水準,健力美的欣賞,鋼鐵意志團體協力的傑作,都盡顯其中,那些英雄主義的榮譽感,向高難極限的勇敢挑戰,令人熱血沸騰,前赴後繼,忘乎所以。體育觀眾如能體察這种心境,自會增添幾分欣賞的樂趣。
作為體育觀眾之一的球迷,盡量掌握一些有關體育常識、競賽規則、技術戰術、運動員個人資料以及運動史料,絕對應該也很有必要。但亦無須強求自己有多「專業」,與其刻意,不如隨意。
觀看體育競技,須知體育運動的本質就是源於遊戲,運動之目的乃是給自已与他人愉悅,使之暫時擺脫過份的嚴肅与煩惱痛苦,減輕生活壓力。所以有哲學家稱這一種人類身體的嬉戲為「我們本質中最崇高的部份」,認為體育作為一種遊戲,無害而且實驗性地允許我們的創造力、幻想和想像發揮作用。 讓人們從永不間斷亦不可避免的生活悲劇與乏匱和衰退進行的枯燥抗爭中得到一種自我解脫。
二十國強隊雲集角逐世界盃,讓小小紐西蘭靜極思動,平添幾許節日風釆,更多的人把她視為一場百年不遇的嘉年華。除卻政治与商業的功利不予計量,觀摩場上各隊競技,為勝者歡呼、替輸者惋惜。無非是為抑壓良久的郁悶尋找一個釋放的閥門,籍機多喝幾升啤酒,搖旗吶喊消耗過剩精力而已。高興就好,開心足矣,何須那多的清規戒律与吹毛求疵?!
從某種意義而言,紐西蘭不僅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大國」,還是體育「大國」,體育運動的普及与全民參與程度,以及許多單項運動具備世界頂尖水準,都使紐西蘭Kiwi揚名國際。橄欖球世界盃在本國舉行,各位恰好趁此機會享受一個「精神假期」,卸下名利場的假面具,放鬆自已,解放自己,尋回我們本質中最崇高的部份,身為Kiwi國民与眾同樂,何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