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無憂,物質富庶,可卻心靈空虛。尤其是那些家有餘錢的夫人們,無所事事。有者嗜好打麻將或逛街購物,以打發多餘時間;有學識者寄情書、畫、吟唱自娛,亦有的豢養貓、狗、魚、鳥等寵物讓牠們陪伴。
多年前兒女們從網上得悉養狗的中、老年人,不易有心臟病?孝順的幼子明仁花了幾百澳元買回一隻剛出生不久的牧羊犬,送給我們作伴。這隻有靈性的小狗長大後,由於知道我不喜歡牠,經常將後園晒衣架上我的衣褲拖下弄髒;女主人的服飾從不耍弄。讓我對牠瞪眼怒吼、換來內子婉冰嘲笑不已。
八、九年後牧羊犬垂垂老去,最後重病難治,獸醫上門為牠施行安樂死;婉冰與小媳婦傷心欲絕,悲哭不已,猶若至親離世。經此傷痛、從此不再豢養家犬了。
我一向不贊成在家中養寵物,完全是基於慈悲心。人們為了個人的喜好,而強將狗、貓、魚、鳥、亀等小生靈買回,囚入籠中、困進水缸,讓牠們頓失自由,實在殘忍。
其實我們與這些所謂寵物,都同時存活在地球這個小小天地裏;呼吸相同的空氣,感受一致的日月光華,不斷的經歷生老病死輪迴。由於人類比牠們先進化,就變成了弱肉強食的世道?隨時將之捕捉、囚禁,屠之食之外;並作為移情對象,養之以解悶作樂?
這些小生靈一旦落在人們的掌控後,頓失生命本來的意義,身不由己的成為商品貨物。最後輾轉而被豢養,成了無辜囚犯?這些可憐可悲可憫的小生靈,無處申訴無力反抗,變作人的玩物而老死囚籠。
移居新鄉至今三十餘載,由於墨爾本是有名的花園城市,郊區住宅皆有前後庭園;天和日麗時、開窗時見蝶影翩翩外,更是竟日鳥語啁啾,花香飄送,廁身如此淨土、至令身心安適無比暢快。
後園有無花果樹兩棵、枇杷、檸檬與桃樹各一;自種了多盆蘭花觀賞、和食越南餐備用的香草、紫蘇、薄荷、辣椒等。每年元月仲夏時,無花果樹滿樹纍纍果實成熟,婉冰每天忙到不亦樂乎的採摘枝頭上的無花果,除了食用外,更大包小包的送給親朋分享。
樹頂上的果實,卻成了聞香而至的鳥群佳餚;黃昏時、往往飛來十多隻彩色鮮艷亮麗的鸚鵡,歡喜快樂的在樹上東跳西躍,啄食美味可口的無花果。
立在後門外觀看這些七彩美艷的鸚鵡群,即被牠們的喜悅深深感染;從鳥聲中聆聞到的悅耳之音,真是萬金難求的天籟妙樂啊。這段好時光大約維持兩月之久,直到無花果都熟透被摘被食盡後,美麗的鸚鵡芳蹤才暫失,要待來年仲夏再蒞臨享受。
傍晚時分,我必將剩飯、舊麵包片拿到樹下草地;讓過往的麻雀、黃鶯或失群的海鷗能充饑腸;尤其是九月初春後,氣溫漸暖和,午後至黃昏,鳥唱不絕於耳,鳥影更是翱翔樹下。
這些鳥群都有靈性,能讀懂咫尺外的人心。知悉我非但無惡意,可能還瞧見定時將鳥食拿到後園給牠們享受的人是我;因而、見我身影而無懼,使我擁有賞鳥聆鳥聲的美好時段。
早年到德國探親,陪先父漫步北德杜鵑花城(Westerstede),訝見街道兩邊高高的樹枝上,都掛有承水膠碗;先父告知,德國人怕過往鳥禽無水可喝,因而供水給牠們。深受德國人大愛感動,回澳後,在布施鳥食時,不忘也找個膠盆注滿清水,一併拿到樹下。
在家中養鳥的人,必然以籠囚之,讓可憐的小生靈頓成囚犯?牠們有可罪而要受此凌虐?無非是人的私慾作祟,實在不該啊。這些養鳥者,所養不過三、五隻或十餘隻?
我養鳥於天地間,所養之鳥是無數隻,有時多達數十隻不同鳥類齊齊飛至;爭著展喉高歌,或拍翅爭食,或跳躍上下,或吱吱喳喳吵架不休。冷眼觀賞,其樂無窮呢。
撰稿敲鍵至此,忽聞後園鳥唱飛揚,音雜無章,想必又在爭食無花果了。難禁鳥語誘惑,還是就此打止,去看看蒞臨寒舍庭園的是那些小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