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老蛙的獨處
作者:孫嘉瑞  发布日期:2012-02-26 02:00:00  浏览次数:2076
分享到:

 

 

       讀畢两位文友先後寄來的短文,談的都是「獨處」,寫得平實恬淡,帶着一種紐西蘭田園韻味,像后院那株蘋果樹上的果子,悄悄地在夏去秋來中漸熟,無人採摘,落在泥中的仍芬芳四散,留在樹上的讓鳥兒啄食。每一粒果實都在自己的枝蒂上,經歷開花和結果,這一種自然界中的獨處,其實亦恰可用作我們獨處做人与思索的喻示。
       在自己所認識的人之中,恐怕沒有人經歷過像我那般漫長的獨處歲月。在那個居住着美拉尼西亚人与波利尼西亞人混血種族的海島上,住了整整二十五年。在一個又一個繁星璀燦的夜晚,勞累終日後的我常会在窗邊獨坐,在節奏分明的濤聲中靜靜思索,任憑昔日經歷的生死炼獄与愛情有多可歌可泣,但對着空白的画布与稿紙,竟然画不出一筆也寫不出一字。已經記不得在哪一個晚上有了頓悟,終於參透箇中禪機﹕惟有先除卻舊痕故迹恢复一片空白,才能畫寫出人生新篇。
        四分之一世紀的獨處,漫漫長夜成就了清空思想情感与知識的糟粕,存留下來的雖寥若晨星,却都是光華四射的結晶。
        這可能是我从獨處中獲取的最難得的啟示。从此我更愛獨處,并開始想象自己是一隻蟄伏在井底的青蛙。
        西哲盧梭在被放逐到圣皮埃尔島之後,寫下傳世之作《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深刻披露了智者哲人獨處的內心活動。這位自然之子与真理之子感嘆道﹕「一天之中,只有在這孤獨沉思的時刻,我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我,才完全屬於我自己,沒有牽挂不受妨礙,真正可以說是天性使然了。」
       也許我在自己的孤獨漫步中未有像他那樣,專心致志思索人与命運、人性善惡的內在關係,但我的確在獨處中尋回自己的本真,感受到哲學的慰藉、藝術的誘惑、生活的情趣。
         於我而言獨處不僅是一種能力、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還是一種境界。
        獨處整合了自我,構建獨立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系統,形成自足自強的內心世界,加強而非削弱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關係。
        有人說獨處「本身足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我更相信獨處可以解放靈魂,日常生活傳統觀念的世俗枷鎖,禁錮了我們的靈魂,在獨處中她慢慢蘇醒,舒展她的羽翼爾後自由翱翔。只有高飛的靈魂才能帶來廣闊的視野、深邃的真知。
        在獨處中終於耳清目明,欣賞足下芳草、空中祥雲,識透眾人表里、世事面目。
      獨而不孤地与社會人群相處、与慾望和愛恨共舞,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思馳神騁,活出自己的同時也不吝於奉獻、回饋与犧牲。就此而言,獨處作為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与思想活動,足成為動力与契機,激礪与推動開發創造。
      獨處的結果是寂寞,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種很高的道行,寂寞雖難熬,却也遠離是非。与獨處相對的是不甘寂寞,糾黨結社,聚眾造勢,山寨林立,争求聞達。老蛙前些年受理想主義驅使,又礙於友情,自毁「君子群而不黨」原則,出山搞甚麼「一盤散沙的龍」,結果是「陸文龍睇相」,飽嘗不堅持獨處之惡果,經閉門思過年餘,實覺今是而昨非,至今仍對此大錯自責不已,心有餘悸。
       其實胡適大師對此早有明訓﹕「獅子和老虎從來只是獨來獨往,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吾非獅虎,僅只老蛙一隻,又喜歡獨處,留在井底獨蹦獨跳已成此生餘願矣。

上一篇:小冰河期蒞臨


评论专区

yin2014-11-20发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进生2014-11-20发表
沈先生,请允我用《 悼念史铁生》一文和先生《老蛙的独处》所蕴含的哲思。
yin2014-11-20发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卓然2014-11-20发表
苏武独处十九年,旄落殆尽但终得归汉;老蛙独处二十五年,井底独跳却远望观瞻。
卓然2014-11-20发表
苏武独处十九年,旄落殆尽但终得归汉;老蛙独处二十五年,井底独跳却远望观瞻。
进生2014-11-20发表
沈先生,请允我用《 悼念史铁生》一文和先生《老蛙的独处》所蕴含的哲思。
瑞门2014-11-20发表
这是好文。让我的大脑洗了澡。
瑞门2014-11-20发表
这是好文。让我的大脑洗了澡。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