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回顧評林彪元帥的一生(三)
作者:宋林玫  发布日期:2012-03-05 02:00:00  浏览次数:1576
分享到: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很少出現的有野心又有雄才大略奪取中國政權的偉人,但在他艱巨,險要而曲折的道路上,他必須有自己的一幫得力人馬,林彪無疑是毛澤東開創帝業的中流砥柱之一。

   (1) 紅軍昇起   耀眼之星

  

    1926年10月4日,林彪在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他返回湖北老家探望父母並被迫同意父母意見結了一次婚,但林在離家後就馬上把婚退了。12月林彪被分配到武漢葉挺獨立團當見習排長。這時林彪才十九歲。

   在國共未分裂前,林彪參加了河南渭水一次對奉軍的作戰,由於他表現機智,果敢,又善於因勢制變,被升為連長。

   1927年8月1日中共發動南昌起義之前,林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長張發奎),25師(師長李漢魂),73團(團長周士弟),一營(營長陳賡),第七連連長,由於73團是中共掌握的隊伍,在南昌起義後被聶榮臻拉去了南昌,林實際未參與當天的暴動。起義後中共重編手下部隊,林被編在朱德的第九軍仍任七連連長。

 

 

2)毛創帝業   天賜林彪

朱德把所部改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於1928年4月28日抵達井崗山與毛澤東會合,走上了中共革命之新起點。4月29日毛更去茨坪看望林彪的部隊。為迎接毛澤東林彪讓官兵換了新裝,剃髮洗澡,特別訓話要官兵以良好精神面貌迎接毛。當毛澤東到來之後,林彪還特別把萊陽一戰中繳獲的大白馬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與林彪就是這樣惺惺相惜地相遇了。但林彪絕沒想到他送給毛的不僅僅是一匹白馬,而是他自己全部的一生,在今後中國歷史舞臺上他倆將會合演一幕情節曲折、驚心動魄的戲劇。他倆的命運將永遠結合在一起。

   不久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三打永新及龍源口激戰中,林彪表現機智靈活,善用疑兵,使毛初次感到林彪名不虛傳,是一名不可多得有良好素質的年輕職業軍人。

   1928年中共湖南省委不顧毛的不在,以及紅軍參謀長王爾琢及林彪的不同意見,調動井崗山主力南下攻打郴州,造成著名的八月失敗。雖然由於林彪親率一營攻下了郴州,但守城的二營長袁崇全卻讓退出城郊的國軍反攻得逞。朱德只好帶隊撤回井崗山,二營長袁崇全擔心被追究責任。撤退中摔部潛逃,參謀長兼團長王爾琢前去追勸卻被袁打死。王爾琢的死給毛澤東帶來极大痛苦,因王是黃埔一期,才華橫溢,有“美髯公”之稱,時任紅四軍參謀長及28團團長。也是當時紅軍中極之難得的人才,毛澤東痛惜之餘,寫下如下挽聯: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今如何,得到平等更苦心。

  “留卻工作誰承受”毛澤東,朱德再三考慮,把此重任交給了林彪,林彪因而升為28團團長,須知28團是葉挺獨立團的老底子,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老底子,全團一千九百人,是紅四軍的中堅,朱毛手中的精華,有名的”鋼鐵團”。

    其實我們分析一下毛澤東選擇林彪也是很自然的事:林彪年輕,比毛澤東小十四歲,完全是毛的後輩,毛把林當作弟子。以毛澤東的地位、才幹,林彪當時的相對青嫩,林也一定視毛為前輩,第二,林彪的歷史清楚簡單,林在入伍前基本是一個學生哥,家中又有已經是中共高層如林育南、林育英(張浩)等的長兄,背景好。第三, 科班出身,由於刻苦鑽研的習慣,林已有較牢固的軍事理論素養,在黃埔時各科成績優良,外號 “黃埔之鷹 “。第四,性格內向,話不多而善於思考。不太愛表現自己,看不出有什麼政治野心,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職業軍人。第五,僅僅幾年的實踐表現了林彪指揮作戰的不凡才幹,說明林彪軍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比較好的,不是一個普通娃娃。最後要找王爾琢及林彪這種素質的人在紅軍中很不容易。所以毛澤東怎麼會不選擇林彪呢?

    從此毛澤東、林彪緣份已定,逐漸建立了非同一般的關係,在毛澤東一生當他處於精明時期,他信任林,偏愛林,容忍林,放手讓林去幹。林彪也慢慢被納入了毛一生的事業,納入了毛澤東的核心,成為毛澤東實現其霸業的中流砥柱。就象林彪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毛,林彪真是老天賜給老毛開創其帝業的好寶貝!林有此命也可謂天定啊!

(3)起家艱難   指謫容易

    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反圍剿、長征、後來到達陝北。國共和解全國抗日這段日子。中共及其軍事力量是處於初生成長階段,中共各種方針政策正在摸索建立,強有力的領袖正在形成。隊伍在不斷變動中純化,堅強化。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在強大嚴酷的敵對勢力高壓下進行的,因而也是中共問題最多最困難的日子。伴隨中共渡過這段日子的中共隊伍中的人,他們之間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衝突和閗爭也是很自然的事,這點本文之前已有述及。林彪在溫都爾汗沉沙析戟之後對他這段歷史的指責、否定、抹黑特別多,這也就很自然了,我們不防對此也議論分析一下。

    林彪當年在“八,一”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部隊南逃,個中歷盡艱險,幾乎喪命,曾出現脫離中共,另找出路的想法及行動。以前極少人知,沉沙折戟之後作為林的一個難得的“歷史污點”,無限擴大地、上綱上綫地公開於世以醜化林彪。

    賢明的讀者可以想象:南昌起義,中共公然在一國之內另起武裝爐灶,當然不能為蔣介石的合法中央政府接受,於是蔣調集各路國軍,對南昌起義的中共武裝大肆剿滅。中共軍隊在向南瀢退中被攔截追擊得狼狽不堪,那些帶著激進而美好幻想參加中共第一次這種武裝造反行動的青年知識份子,將會如何表現,就可想而知了。當時境況從粟裕大將的囘憶可略知一、二:“嚴酷的鬥爭現實,無情地考驗著每一個人。那些經不起考驗的人,有的不辭而別,有的甚至叛變了,不僅有開小差的,還有開大差的,有人帶一個班、一個排,甚至一個連公開離隊,自尋出路去了。其中也有一些人後來也重返革命隊伍,繼續為革命工作。我們這支隊伍人是愈來愈少了,到信豐一帶時只剩下七、八百人。不少人對革命悲觀動搖,離隊逃跑,特別是那些原來有實權的,帶兵的中、高級軍官差不多相繼自行離去,給隊伍造成了極大困難,使部隊面臨瓦解的危機。”

    林彪當時為連長,在隨朱德潰退中,其表弟,林彪所率七連的軍需官,竟然攜款潛逃,不知所蹤,使全連人處於無經費購置冬衣,沒有醫藥,斷炊斷糧的境地。林彪急得一身冷汗,嚇得魂飛魄散。正當團長黃浩聲要捆綁林彪,執行槍決時,適好朱德,陳毅路過,於是上前問清情況,才救了林彪一命。後來當部隊逃到大庾縣時,林彪連同幾個黃埔同學找陳毅,要求陳毅與他們一起走,對陳說:“與其當俘虜不如穿便衣走。”為陳拒絕,陳對林說:“你們要走,你們走,把槍留下,我們繼續干革命。”根據當時的情況,幹這種造反性質的革命,勉強是不行的,朱德是見過世面的帶軍人,當時在一次全體軍人大會上宣布:“願意繼續革命的跟我走,不願再幹的可以回家,來去兩便,絕不勉強。”林彪思前想後,還是夥同幾個同學決定走。但走到梅關,在山林中相互散失了。林幸運地遇到一個善良的山民,從山民口中林了解到路隘,關口均有國民軍,看守的水泄不通,而且若被捉到,多數被殺,無奈之下又尋路返回部隊。


上一篇:与妳共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