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英子姑娘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13-02-12 02:00:00  浏览次数:2528
分享到:
       每逢週六晨起、必然穿著整齊,心中焦急的等待,那種年輕時赴約前的焦慮居然重演。又不敢聲張,要強壓湧自內心喜悅,以免敏感的老妻察覺。 
       也忘了這個不見不散的約會是何時正式開始,主動者並非是我;而是美麗動人的英子姑娘,她其實對這個特殊約會、已當成了生活習慣,只要星期六醒來,還沒裝扮就急不及待的要見我了?
       姑娘春眠不覺曉,往往要八時才伸著懶腰張目,翻身起床後,瞧見沒上班的父親,便婀娜多姿蓮步搖擺的到書房,指著電腦伊呀啟唇。
        新加坡與墨爾本時差三小時的關係,桌面電腦的螢幕傳來鈴聲,通常是墨爾本早上十一時了。按下接聽鍵,先是兒子顯影,繼而是英子姑娘羞怯迷人的姿容浮現了,靈動的黑眼珠配上可掬笑意算是招呼。
        主觀老以為英子只是與我有約,事實是姑娘多心,對螢光幕上硬擠入來、而笑靨似花的婉冰,彷彿也頗感興趣似的。至少也會與她至今仍無法清晰稱呼的「嬤嬤」(祖母的粵語稱謂,卻與媽媽諧音,以至牙牙學語的英子無法分清母親與祖母?)搔首弄姿一番,經已讓婉冰樂透啦!
 
            最近、每每在螢光幕上見到我時,芳心高興即衝口而出,清脆響亮的呼喊「爺爺」,讓擠在身邊爭著與英子傾談的婉冰,滿心不是滋味?不得不酸溜溜的說:「看來英子是比較喜歡你了。」
 
            第一次與她初識,是她五個月大左右,我們懷著興奮心情到新加坡去歡迎黃家的新成員。可英子卻擺起小姐大駕,對祖父母不假以辭色;可能她當時完全聽不懂我們的粵語吧?那幾天相處,像冷水般將我們的自作多情淋濕了,不單不能擁抱,有時、厚著老臉低聲下氣對小姑娘擺笑臉,也不被理睬。那份自討沒趣像黃蓮般硬吞下肚,又不好聲張,以免被老妻嘲笑。 
        再見面時,經已週歲的英子,懂得玩耍了;若不外出時,必與她扮「鬼臉」,或伸舌頭或閉一隻眼睛,或用雙掌遮掩臉頰。讓她又笑又怕,沒想到這小姑娘聰明之極,居然全學會了。竟然在她父母前表演一番?
       後果可想而知,對女兒言教身教極為認真的媳婦,必定向夫婿反映,兒子也認為不能「縱容」這等行為,即時要我勿再如此與英子開玩笑?錯在為老不尊的我,只好尷尬的唯唯諾諾。不過、也因此「胡鬧」而即時贏得了英子的芳心,這是老妻萬萬沒想到的呢。
       離開新加坡後的翌日、兒子告知,英子睡醒一如往昔到我們睡房尋找祖父母。她自然不明白爺爺和嬤嬤為何「失蹤」啦?那個週末首次在電腦螢幕上相見,祖孫又開心又惆悵,雖能相見傾談,卻無法擁抱接觸了。
        自那次起,每週六睡醒,見到她父親必然指著電腦,口齒不清的要為她開機;這個約會就此定下,成為與英子及兒子「相見」的特定時刻。也成為近年來的習慣,萬不得已週六早上是不會外出,有什麼事能比與美女的約會重要呢?
        兒子明哲(Peter Wong)晚婚、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 )都早已為人父人母,四十開外始當父親、自然視英子如珠似寶。喜獲千金時,將女兒外文芳名改為Nanami Wong ?譯成中文是「黃七海」?說他夫婦生性愛海,又四海為家,故將女兒命名七海。
       幸而還有我這個略通中文的爺爺,在孫女仍在母胎內時,早已為黃家新成員的中文芳名定為「英子」。話雖如此、可每每在螢幕上叫一聲「英子」時,這位美人兒彷彿聽而不聞。嬤嬤婉冰投其所好,開口閉口都叫著Nanami,搏得姑娘歡心回應。
       兒孫輩洋化,漸漸成為「黃皮香蕉」或「ABC」?那是「無法度」之事啊,也是當初一心響往西方國家自由民主政治及文明社會生活,所沒想到的後果呢!唯有用「阿Q精神」自我安慰:「地球村形成」,全球一體化時代來臨,淡化國家觀念後,世界各民族一家親,中化西化無分彼此。 
       電腦視幕上、婉冰教英子聽粵語,眼耳口鼻牙齒都用上了;如今除了這幾個詞彙讓她懂得廣東話外,其餘的也許要等到她將來長大,有機會欣賞港產影片或劇集時,才學習粵語,可算是捷徑了。(墨爾本郊外東南區華裔、越裔人士聚居小鎮史賓威市Springvale,不少正宗越裔人士講得一口流暢粵語,都是從觀看港劇而學會。)      
        英子姑娘與我的約會時間快到了,還是趕快打住拙文,專心等待螢光幕的顯影,還有什麼比聆聽英子姑娘那一聲嬌嫩甜蜜的「爺爺」更重要呢?



评论专区

南太2014-11-20发表
情深意真,爺孫有愛,夫復何求?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