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份。说它重要,是在这一年里,15岁的我脱离了那个孩子的我,担责成为家庭的帮手。从而进入另一个人生的程序,即由依附家庭到部分担当的过程。当时,住在农村,想干活是件很容易的事。在母亲的引导下,放学后,我没有与同伴像以往一样去玩耍,而是去生产队的饲养股(养牲口的地方)去铡草,也就是去挣工分。这是一项力气活,一把笨重的铡刀用力按下、一些结实秸秆,就如切菜一样一段一段地被切碎。我跟饲养员商量好,可以是晚上、也可以是下午,铡草的多少以供上3-4头牲口(驴)吃为准。铡草的种类大部分是甘草、有时玉米秸、有时豆秸、有时就是草。通常我吃过晚饭,换上一件衣服,去饲养股开始干铡草的活。一边铡草,一边与饲养员交流着牲口喂养的事情。饲养员添草、我一刀一刀地铡下,一会儿就铡一大堆;一个个捆绑的甘草就成了碎块,我的额头上也流出了汗。那铡刀明晃晃的好像喜欢有人来使用。所以,有人说刀越磨越亮,我想铡草也就是磨刀吧。这时饲养员就会让我歇一会再干。干这一晚上村里给记2分工,一月给记上60分工,干了一年还是半年我已经记不太清楚,铡草的事我一直铭记在心中。那昏暗不大的牲口棚、那青石的料槽、那牲口(驴)给它拌上粮食(玉米和豆子)它低头咔嘣咔嘣吃料的声音;还有那位饲养员,以喂牲口为己任认真负责的老人,都成为我那时生活的内容,并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活是干了,工分也挣了,可课外读书的时间被占用了,应该读的书而没读,不就造成了知识匮乏,学习的差别就显现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记忆犹新。我想累、苦是让自己增长记性,是告知自己担当就要付出。
这一年我顺利升入了初中。一个村子一起长大的玩伴大都放下了书包,辍学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过早地握上了锄头和镰刀,成为家庭的劳力。而我,一家人支持我上学,也希望我成为家庭的小帮手。我就背上书包上学,放下书包干活。特别在麦秋两季放假之余参加村里生产队的劳动,与正式出工的劳力一样,挑粪、推土、种玉米、割麦子、耩地、刨地瓜,派上啥活就干啥活,多挣些工分,多一些担当。早上,听到出工的钟声敲响,母亲叫醒我,与爷爷、母亲一起去坡里干活。父亲去煤矿上班。这时不光白天干,晚上还要去轮班看场(场院,夏秋两季堆放庄稼的地方)。麦秋时庄稼收割后,队长就安排人挑肩扛或用小车、地排车运到村北头的场院。庄稼经过脱粒、晒干后,放到粮囤里等待分给社员。分粮食的时候,人们排着队,手里拿着一个会计发的本子,我也排在其中。司磅员叫着名字,我们家分上粮食,我扛着一布袋粮食回家,母亲在后面高兴的跟着。我想她一定是想她的儿子能替自己扛粮食了。晚上我们几个人轮流看场,也就是收割的庄稼、粮食。其实,也就是在里面睡觉。但,这要与管理场院的场长交接班,主要是怕丢了家具和粮食。因这个觉是睡在岗上,村里是给记工分的。
那一年秋天看场的一天夜里,大概也就凌晨2点多钟吧,公社的安秘书打着手电来到场院看家的屋子里把人叫醒,说是毛主席下了最高指示,大体内容是:“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上级要求宣传不过夜,立即敲锣打鼓造声势。
安秘书也是公社的干部,平时都是在公社开会时才能见到他,可这次他亲自下乡,并且是在夜里,可见此事的重要。村里负责人立即安排,我们马上起床,揉着惺忪的眼睛,去仓库拿出锣鼓,开始了有节奏的敲打:“咚咚苍、咚咚苍、咚苍咚苍咚咚苍”。几个人一起敲打,手上磨上疱,也没有下火线,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样持续到凌晨4点多,鼓声、锣声在村子的凌晨传遍了每个角落。早起的人们都相互传送着,毛主席下最高指示了,要吐故纳新。人们议论着,还是迎着朝阳去坡里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个不大的山庄,一群勤劳朴实憨厚、喜欢劳作的人们,社会的政情的变化也波及到他们的生活,对以地为生的人们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夏种、秋收。一年四季他们忙碌着,没有感到失落和劳累。村里比的是谁挣得工分多、谁分的粮食多、谁家的孩子勤快、懂礼貌,从而决定某一个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他们的笨办法比的是实际,不是空谈。
那秋热的当口,在玉米地里拔草,是最考验人的活。一般都是早出工、晚收工。主要是因为天气凉爽。若是伏天上午下午的太阳都很毒,气温升高,拔草真是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进入地头,就是密密麻麻的玉米叶,且密不透风。人在里面像在一个大蒸笼里,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穿着的衣服一会儿就被汗水湿透,不穿衣服就会被玉米叶子拉的皮肤一道道红痕,出汗后一洒,就会感觉难受。所以就耐住性子拔呀!拔呀!等拔到地头感到凉嗖嗖的风迎面而来。站在地头上,擦着汗,此时的感觉特爽。其实地头并没有多少风,完全是一种心理作用。有时村里也安排送水喝,放一点糖精,喝一口是很甜,可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可当时知道的人太少啊,只知道解渴就好。
时光匆匆而过,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生的事情,一直在记忆中,感悟中。一个人的命运有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是随着国与家的变化而起伏波动的。人生角色的介入,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由依附到担当的。命运的河流奔腾不息,时空转换开启着未来。人生有好多意外和没有想到;也有好多无奈和磨难。人生如船、梦如帆。扬帆要有风,努力就是强劲的风。这应该是人生不变的基调。在努力下,人一生能够有一至两次出彩的机会就算是幸运的了。不过,人们大都崇拜那些成功者,而对于那些在成功路上一直奋斗不放弃的人关注的太少,这样的人应该受到尊敬。我想人生付出的越多,留下的印象、记忆就越深、人生的价值就越高。付出的多少与记忆的深浅、与人生的价值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