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落叶时。炎热刚刚消褪,季节簇拥着金秋就来到了人们面前;果硕风爽,碧绿飘香,一棵棵顶阳避日的蓬松大树,其魅力被秋慢慢遮蔽,树叶也开始从枝桠的末端由绿变黄,有的由绿变红,慢慢脱落。无论是早晚人们走在树下,都会见证树叶从眼前滑落的短暂瞬间;它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单叶独舞、有的结伴坠地;红黄各异的颜色带着一季的暴晒和释放告别了树宫回到了沃地,零零散散的卧着,被风一吹发出簌簌的声响。我想这是树叶在向大地报到的声音,它好像告诉大地:“我回来了”。 我第一次看到叶子落下来也没多想,可第二次看到就引起了关注,第三次看到朱红色的法桐叶子,正面朝下亲吻大地的那一刻,我着实感动了。我跑过去,轻轻地捡起树叶,用手捏捏,看了正面看反面,那纹缕、那扇面曲线凹凸有致,由背面向正面卷曲着,似乎像要形成攥拳的架势。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带着向心力和凝聚力落地的,你说能不感动人吗?
树的寿命长,它是以年轮来计算的。而树叶是季节产物,从春的发芽至夏秋的疯长和成熟,峰值已过,它就开始脱落,没有谁能阻挡这一进程。这一惯常的自然法则召唤机制本不高调,没有广告,也没人为其渲染,但众多叶的回归其物象这一客观现实给人的冲击力很大,引发人们的思索,给人好多想象的空间。古人就有悲秋一说。传说入秋第一天梧桐有落叶,叫“一叶知秋”。所以用“梧桐叶落”表示秋天的到来。古人认为落叶就是别离、是生命的枯竭与消失,由此及彼,把落叶与人生的境况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是古人的感叹,有的就总结出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慧语。我想,这话说得也够经典,但不够阳刚。古人的感叹是从结果来叹息的,是从规律来认定的。既然规律是共同的,那叹息只是一种无奈而已,不如以换一种思路,抛开结果从过程来欣赏叶子的所为。它净化空气、吸收热量、为人们遮阳的壮举一定会让人赞叹;这样变悲秋为感秋,让感想留住绿叶、留住秋光,也就留住了绿叶的绚丽。
今年,天气格外炎热、且时间比往年长。在那炙烤的日子里,人们被热难忍;柏油路上的地面温度达到55度以上;没有绿化的楼房、水泥地、用砖和花岗岩铺了的路与地面其温度也都40多度。可有绿荫有草坪的绿化区域,其温度却在35度左右。在济南,驾车沿经十路由东往西开,车一边开,车内的温度一边上升,开到市中心区域,有空调的汽车内的温度要升高5度左右。环保专家使用专用设备测试一个个城区的网格温度,得出的结论是绿化连片的区域温度低,没有绿化的空白区域温度高,柏油路上温度最高。在高温和炙烤中,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绿荫上的绿叶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它把高温和炙烤拦在了怀中,用自己的绿色去稀释和消减无情的炙烤,把高温拉下了一截;且没有炫耀和抱怨,而是默默无闻,从而显示了自身的风骨。这是大家看得到的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不是担当是什么?这样的所为能不令人尊重和敬仰吗?人们离不开叶子,叶子保护了人类,这是人们之大幸。
叶子是净化空气的高手。北国的空气干燥,城区脆弱的环境怕污染企业、怕扬尘、怕那些认钱不讲环保的施工者;一阵风吹来,空气中的灰尘会紧随而至,办公室及家庭的桌子、窗户一段时间不擦就会一层灰尘;汽车停在楼下,一阵风过后,车窗玻璃就会涂上一层,这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一个绿化集中的连片区域,有乔木和灌木,有植被;有洋槐、有法桐、有石楠、红枫组成的绿色大军,它们有高有低,实力雄厚。灰尘来了,它们没有一个退缩,一个个叶子奋勇当先,吸纳灰尘,把颗粒物留在自己身上,任劳任怨;从而净化了周围的空气,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这个功劳也非绿叶莫属,我们享受者应该感谢绿叶、感谢它们舍身挡尘。
骄阳下人们出行,虽然带着防晒工具,可成排成片大树上的绿叶早已经把灼阳从空中拦截,让人们从树荫下自在的行走,人们有的也在树荫下喝茶聊天,是绿叶给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绿叶的坚守和忍耐给了人们生活更多的温馨。
今天,绿叶落了,有的被人扫起集中运出,有的就直接落到草丛里等待风化;有的落到沥青和石板铺就的路上,这使它觉得有些找不到家的感觉;这里没有土性,它忐忑不安;还是风又帮忙,把它带到要落的土地,它心安的与同伴在一起,等待着化生。
绿叶是老去了,可它的灿烂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惠及的是大众,它没有势利眼,也不会阿谀奉迎,更不会溜须拍马;它清雅脱俗,吸进过二氧化碳、呼出过氧气,它吸附过灰尘、它遮阳,因而它无愧于季节。叶落的是时光,落的是自豪。它是果断的落下了,从而获得了新生。来年会化成护花的春泥,从泥土中图腾,赋予根与花不竭的能量与灿烂。
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那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我想季节的春夏秋冬对应的应该是人性的喜怒哀乐吧,无奈(秋)就是哀(秋)吧。一个是自然的、一个是人性的,自然与人性的对接,延续着世事的神奇。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曲径,看看树上绿的、变朱红及变黄的;再看看地上落下的,悄悄地走过,没有踏着一片落叶,任凭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至另一个惆怅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