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人家
华亭小镇,相望苏北,怀抱浏河。
身处大都市边缘地带,方位特殊。
一个自足的文本,构成属于自身的审美视角和情趣——
一方田园景色,兼备旅游观光之妙;
一个弹丸小镇,萦绕沧桑兴衰之感。
田园嘉定,满身特色。外绣树木,内织田丘,似有一根绣花针编成一地锦绣风光。
华亭人家,触目所及,稻谷金黄,蔬菜翠绿,瓜果飘香。那是一种沉淀的美,生动而饱满。
阳光下铺就的钓鱼塘、龟鳖池、葡萄园、百树坡、连心桥……展示的美,在云烟升起的尘世中,在农家人来回奔走的肥沃土地上。
万象在旁。怀揣鲜嫩的想法,我忍不住的激动,连同一种迷恋,在心底不断被激活。
在白云生处,在华亭人家,当我随着主人穿过庭院,走在归来的路上,再度回望着那绿油油的作物园区、笔直直的乡间小道,清澈澈的水、蓝幽幽的天,仿佛拥有了田园中的诗情画意。
我感受小镇风情,读到一种涵养山水而持久呈现的气韵;
我收获莫大安慰,内心涌动起一份感恩天父地母的馈赠。
绿色自然乡村
远远的望去。读绿色乡村——
北新、华亭、毛桥、双塘……
一种如浪扑面而来的绿,
一种能闻到庄稼气味的绿,
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稠粘的绿。
被打开的感觉,告诉我——
绿在这里,不仅是颜色,也是芳馨、清新、甘美的气味。
那是自然乡村独有的气味,散发在季节身上。
安详的自然乡村,仿佛覆盖在绿意葱茏与山光水色织染的绸缎中。
走在乡村小路上,放眼四周的田垅上、作物区、沟渠旁、池塘边……
种源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日夜在疯长着。我贪婪的视线也被拉长了。
它们像一组精美的系列散文诗,共同勾画出现代农业展示区、居民休闲观光区。
坐拥华亭人家,热情的主人递上早已泡好的绿茶。品啜之际,一股清香饶舌生津,沁入心脾。
在夏日的醺醉中,面对一波波绿浪迎风起舞,悸动的心跟着起舞了。
也许,铺展的绿色有多广多大,沉醉的心灵就有多长多阔。
这时,侧耳倾听来自原野的深沉吐纳,我任意漫游着,带上自然乡村一片绿莹莹的欢欣。
嘉定竹刻
一种古老工艺,穿越了四百多年的曲折流程。
尽管诞生年代已经久远,但镌刻的故事依然年轻。
历史记住这个名字——朱松邻。最早开宗立派的艺人。
他倾注心血点燃智慧的火种。以超群技艺,用深浮雕法,拓展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空间。
一种自成路数的竹刻工艺,从此应运而生。并与人生建立一种微妙的关联。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把光荣与梦想悬挂于幽深岁月绵延的时空。
一切呈现出朴素的美感。在后来者对于竹刻工艺的回味中,拓荒者获得了不老的名声。
爱的刀路,艺术的刀路;美的刀锋,生命的刀锋。
在竹的身躯上刻下或深或浅的划痕,留下另类的艺术符号。
曾经赋予古仙佛、布袋和尚惟妙惟肖的风采。并且——
灵动显示出各种人物、山水、草虫、禽鸟以精妙绝伦的造像。
我看见,一些后来者,掀起万丈豪情,把美的追求安放在竹的身上;
我听见,一种古朴的气息和久远的文明从山林竹海间徐徐扑面拂来。
我发现,那些定格的景观,像一支民间歌谣,潜移默化到每个传承者的血液里。
嘉定竹刻,往近处看,刻的是世态风情;往深处看,刻的是东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