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九死一生的故事(七)
作者:华坨  发布日期:2014-04-26 10:46:20  浏览次数:2337
分享到:
       上了大学该平安无事了吧?不,还不行。什么叫命运多舛?死神隔三差五的要来跟我打个招呼。
       在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生物化学,当时被称为是下个世纪最有前途的专业。现在看看还真是这么回事,眼下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什么“DNA”啦,什么“转基因”啦,什么“干细胞”啦,都属于它的研究范畴。
       83年我在国家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肝炎室做毕业论文,师从谢彦博导师,题目是“乙型肝炎疫苗克隆化探索”。当时该项目属于中国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那 时说,中国人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乙型肝炎的带菌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百度里打出“中国人的乙型肝炎带菌者有多少”去搜索,得到的答案是1.2亿, 和30年前差不多。在那以前也是有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的,可那是从乙型肝炎患者身上抽出的血液中提炼出来的,资源匮乏,成本昂贵,无法在社会上普及推广。 我毕业论文参与的工作是,试图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DNA片段切下来,把它连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去,让大肠杆菌在繁殖的时候,可以复制出对人体无害的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因子,将其因子提纯后,注射进人体,使人体对乙型肝炎的抗原产生抗体从而实现免疫。如果研究成功,就可以用廉价的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大量 成产出乙型肝炎的疫苗了。
      我,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大学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就可以参与在当时是如此尖端的DNA克隆化的研究工作,而且对国家对人民的健康有着如此重大的社会意义,真是梦寐以求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殚精竭力,自不用说。
      我记得在几个月的做毕业论文的研究实验中,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当然只是阶段成果。我的毕业论文写出来后,给了我优秀的成绩不说,带我的谢教授还认真地嘱 咐过我:“这是我们共同的研究成果,你不可以将此论文在任何学术刊物上单独发表。”他的这番嘱咐让我很得意,是在告诉我,我写的这篇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可以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水平了。后来,我在留校任教期间,利用工作之便,借故将此毕业论文从档案库中调出,据为己有,伴随至今,留做纪念。不像其他同学们 的毕业论文那么不幸,最终都进了垃圾桶了。
      就是在生物制品研究所做毕业论文期间,这天下午做完实验,一位免疫室的老师跑来找人帮忙,说是夜里要下大雨,需要用苫布把集装箱给盖上。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集装箱是不需要用苫布来挡雨的,因为集装箱的设计就是密封的 (water proof)。可是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刚起步,国门才开了个缝,集装箱这个铁柜子就是个洋玩意儿,里面更装着从国外进口来的仪器设备,都是国家财产,还是盖上点儿好。当时在场的就我一个小伙子,其余的不是人到中年就是梳着辫子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我了。
      偌大个集装箱有房子那么高,要用苫布把它给罩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我先蹬着梯子爬到集装箱的顶上,然后下面递给我系在苫布一角的绳子,把苫布往集装箱上拉。那种涂胶苫布又厚又硬,还巨大无比, 死沉死沉的,根本就拽不动啊。那年月也没有个劳动保护法,说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打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勇往直前,没人对我讲过什么时候应该知难而退。拽不动 也得拽,拿出拔河的架势,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拼命往上拽......。
      “砰”的一下,手中拉苫布的绳子断了....... 拔河比赛时绳子断了的情景见过吗?我可是在房顶上哎 !
手中的绳子一断,我整个人就向后倒着飞了出去.......。
     按飞行姿态和飞行轨迹计算,最终会大头朝下,倒栽葱溅落在地,那脑袋估计会进脖腔了,小命肯定玩儿完。好在此时的我,因数经劫难,已经有了临危不乱的本事 ...... 我急中生智,在空中做了一个跳水运动员折体抱腿的优美动作...... 如此一来,会屁股先着地了,目的是要将损失减到最小......。
      奇迹出现了。我的着陆点下面正好放着一辆废旧的三轮平板车,我屁股朝下,身体蜷缩成一个锥形,这个椎体就正好插进了那辆破三轮车大梁下三角架的空间里。我的脖子和肩膀都卡在三角架中,只探出个脑袋和两条腿,四周挤得死死的,动弹不得,被赶来救援的众人给硬拽了出来。出来后,伸伸胳膊伸伸腿,并无大碍,脱掉衣服一看,那根横梁在我的背上从尾椎到颈椎搓出一溜血印子,跟刮过痧一样。
       真是万幸啊,看看那辆破三轮车,光秃秃的一根横铁棍的车把连个把套也没有,那要是戳在背上,一定一个血窟窿。那脚蹬子也只是一截钢管,戳在屁股上也受不了......, 那横梁要是偏一点把脊椎给打断,那就不是等到我今天 才瘫痪了。偏偏我人不左不右不高不矮的就坐进这个三角里了,四周适度的磕碰摩擦给卸了力,恰到好处,居然筋骨未伤。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