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六祖其人(十二)
作者:华坨  发布日期:2015-04-05 11:06:19  浏览次数:4110
分享到:

    因此我们说,在认识论上,佛教宣扬的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它从意识第一性的前提出发,主张人的认识和知识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是先天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是派生出一切物质世界的源泉。否认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过程只是那些在运动中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是物质运动的轨迹。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出这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呢?《起信论》在说明佛教理论正确性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闻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这就是说,人们以执无明心动而产生的痴迷,不能够对世上一切事物产生透彻的认识,是佛教理论成立的根本原因。很显然,这是对人类的认识在历史上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和相对正确性的悲观主义,它恐惧认识真理的艰巨过程和知识的无限性,试图以某一绝对真理(如: 真如)一劳永逸地对我们所面对的难题给出简单答案。这是各种宗教和唯心主义在那个时代的通病,反映了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历史局限。

    但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正确,不在于它能否解释问题,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就风吹旗动这一例而说吧,我们现在认识这一过程就十分复杂:风 ,是气体的流动,推动了旗帜的飘扬,旗帜因飘扬而产生光线反射的变化。因为我们的眼睛对着旗,从旗帜上反射过来的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由于针孔成像原理,在我们的眼底视网膜上印出旗子飘荡的倒像。光子对视网膜上的视神经末梢施加的光压激发视神经产生了冲动,这种冲动被视神经干上的一系列多米诺古牌效应的快速连续的离子交换过程,迅速地将冲动传递到位于大脑皮层枕叶的视神经中枢,在那里经过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甚至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的活动进行资料整合、记忆提取、综合判断、等等思维过程,最终在大脑皮层思维区产生了一个简单的结论:起风了。如果不是第一次得出这个结论的话,还可能有:风向东南、风力三四级、撒尿的时候得顺着风,别尿裤子……

    这么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却让惠能一句:“心动”就解释了。可是我们知道,惠能如果不辨风向,仅凭由自心真如而发的般若之智,就连站着朝哪边撒尿的问题都是解决不好的,这种般若的智慧,除了劝导人们无为避世就没有其它了。

    在现代的人类社会里,随着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唯心主义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以至于世道上各种巫术、玄学、迷信、特异功能等,都纷纷用唯物主义来粉饰自己。在严家淇写的《在落杉矶会见达赖喇嘛》一文中曾说到:“达赖喇嘛说,佛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无神论’。‘佛’不是‘神’,而是洞察宇宙和人生奥谛的‘智者’与‘觉者’。” 显然,这是因为狗肉的名声不好而要挂羊头。可是我们知道,一切唯心主义最终都是要滑到有神论的泥坑里去的,无一列外。

   佛教看上去似乎是一种以探索智慧为宗旨的无神教,但我们追问不了几句,它就一定要请神来佑护。不信,我们就试试看!

    我们先问,佛教中的绝对真理‘真如’是从哪里来的?怎样验证它?《起信论》说:“当知,一切法不可知、不可念,故名真如。”

     如果这不可理喻而只可迷信的真如还不算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就再来问问‘无明’。既然人人生来具有真如佛性,自性清净,那么为什么不能个个成佛呢?

    《起信论》说,是因为无明有薄厚。那么问题来了,这无明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无明这一痴魔是从哪里来的,在佛教中没有解释,这是佛教理论体系的一大漏洞。在基督教中,撒旦是上帝的逆子,(大概是因为哪儿天晚上做爱的时候被窗外的一声猫叫吓着了,生出了这个逆子)因为是人格化的神,故事还讲得通。但佛教中的真如是个纯粹的理性概念,它是衍生出一切实质的本体,是绝对真理,不应该生出‘无明’这样一个坏孩子!那么这个能对人的自性真如起干扰作用的坏东西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起信论》中只说:“真如本一,而有无量无边无明。”又说:“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之风吹动,从本以来,自性差别,因无明厚薄不同故。”这就是说,无明的存在比真如更普遍、有更大的能量,每个人的无明还有厚薄之分,而且这无明是“从本以来”、生来具有的。这岂不是与物质真如的唯一本源性相矛盾了吗?而且和佛性平等论也矛盾了。

     对于为什么个人的无明生来会有厚薄之分,佛教倒还有另一个解释,就是所谓“六道轮回”之说,(上辈子做恶太多,下辈子就变猪狗。也不管猪狗是不是觉得比人幸福。)如果你再问,何以证明存在六道轮回之事?他只答:你连六道轮回都不相信还想作佛吗?从有神论的迷信特征来看,佛教已当之无愧了!

也就是说:佛教的哲学,不是建立在实践经验总结上的哲学,而是建立在对假设迷信基础上的哲学。现在台湾有个学者南怀谨,把佛教说成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学说,搞不清他说的实证是能通过实验证明呢还是实际生活中有证,这里有着百是百或一是一的巨大差别。

    再从佛教的教义来看,它的真如自性,实际上是把人的“最高理性”神话成独立的实体和无人身的主体,成为脱离物质的绝对精神,成为无所不能、广具神通的圣神(实际上还是以一种人为模式)手中的法宝。

    从佛教的信仰系统来看,最初释迦摩尼只是作为一个发现“真理”的教主形象而存在 (但他仍将原来婆罗门教信奉的一些神灵,如:梵天。拉入了佛教), 后来释迦摩尼本人逐渐被神化,继而佛教神殿日渐扩充,最终形成了一个有着许多神灵的多神体系。

      或许,在早期印度的佛教中,人们还曾倾向将众佛、菩萨和其他神灵当作领悟真知的途径,但当佛教传入巫教传统延绵不绝的中国之后,佛教神灵所代表的奥义被忽视,讲究实际的中国人更愿意把佛和菩萨当作能够从其讨得实实在在好处的神来加以供奉。

    从佛教的礼俗和法事来看,里面就更搀杂了各种污七八糟的巫教迷信,不仅充斥着呼风唤雨、招魂降妖之能事,甚至连活佛的痰液、粪便都成了万应圣药。

    因此说,佛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是彻头彻尾的有神教,即便其中包含着一些唯心主义的理性思辩,也是模糊的、不严谨的,是人类思想史中的一章早期的、粗糙的哲学。

    以上,是从意识的范畴来谈对佛教的认识,实际上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它的社会学内容,而不在它于哲学上有多少价值。


上一篇:開卷有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