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跷起二郎腿,小孩一屁股坐在母亲脚面上,母子俩手拉手有节奏地前仰后合,嘴里不停地唱着:“拉锯拉锯,你来我去!拉锯拉锯,你来我去!”小孩被颠得咯咯大笑,笑着笑着便倒在了母亲脚底下。这等其乐融融的情景,上了年纪的人印在脑海里,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拉大锯的动作是从哪儿学来的?不客气地说,主要受棺材店寿木师傅的影响。
棺材店都是临街的铺面,前半部陈设棺木,后半部作工场,拉大锯、刨木料,叮咚叮咚整天响个不停。棺材是特殊商品,只能备货等客上门,不能推销,陈设在店堂里的都是一般性棺木,要中高档的,后面备有半成品“散板”,价格面议,按质论价。高档的称为“建板”,即阴沉木、金丝楠木,木质坚硬,经久不变。中档为“杉元”,乃杉木,特点是耐潮湿、木质细密。低档的则是松柏料,木质松易变形且吸水。还有更低档的为“薄皮”,用薄木板钉口棺材,大都是穷苦贫民和慈善机构用来收殓遗体,入土为安。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是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话。“三长两短”作何解?它泛指灾祸、事故,实指死亡、棺材。棺材在未加盖前其形状是不是三长两短?!在《周公解梦》中,认为梦到棺材是吉兆,寓意“升官发财”。据了解,广西柳州人深谙其道,用上好的楠木、樟木、杉木制成精致小巧的棺材,小的拇指大小,2元一具,大的10厘米左右,一具10多元。外地游客来到这里,一买就是一大堆,带回去作为礼品送人,既经济又吉利,柳州人由此开辟了一项可观的财源。
棺材是人一生奔忙竞进、争名夺利的总归宿,所以过去人们十分重视此物。俗话说:“要强一辈子,只要有个好房子便知足。”农村人多半在人死之后方伐树开板做棺材,木料通常是老人生前指定好的:“这几棵树日后给我作寿材。”儿女轻易不敢违背。因为乡间做棺材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所以有“紧七慢八,六个人急划拉”的说法,即七个人做手紧一些,八个人从容一些,六个人就要手忙脚乱了。大树砍伐下来首先要锯成木板,要一寸厚还是两寸厚,须在圆木上弹好墨线,然后搭一个交叉形木架,将木料一头朝地一头朝天斜竖在木架上,两个寿木师傅,一人两腿一前一后站在木架上,一人盘腿坐在地上,两人各持大锯的圆木拉手,“拉锯拉锯,你来我去”的场面就这样形成了。拉大锯没多大技术,只要肯卖力气,锯一段粗圆木至少要拉几千下,甚至上万,是个苦力活。寿木师傅个个很清瘦,但胳膊上全是肌肉。
棺材做好后要髹漆,一般用黑漆,少数用荸荠漆。漆的质量视棺木档次而定,高中档用上等瓷漆,工艺精细,低档就用一般性黑漆。高档棺材漆起来极费劲,打好后抬上架打底漆,用桐油、石灰、糯米汁浇嵌缝,然后再上外漆、抹桐油,有些棺材棺头棺尾还要雕花嵌寿字,仿佛不雕花不嵌寿字,死人睡进去不肯安心做鬼似的。孝子贤孙们深信,棺材档次越高越孝顺;棺材店老板则认为,做得越精致越来钱。而在寿木师傅眼里,所有的棺材都是一个样:到头来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