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访谈录·“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作者:赵立江  发布日期:2010-09-25 02:00:00  浏览次数:2960
分享到:
——中国“打工诗人”黑马访谈录
 
一.     不要忘记在外打工的人
 
立江: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继续收听立江为您主持的08年第46期的《立江漫谈》节目。刚才立江已经把电话线连接到了我们祖国,连接到了中国的江苏。
今天的文学漫谈节目要做一个什么节目呢?我在新快报上看到了一条消息,(中国)公安部消息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公安部陆续报请国家批准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户籍管理制度和改革措施。目前已经有河北、辽宁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细致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听了这个消息以后,我心情真的很激动,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一共有十三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大概有九亿多吧,是我们的农民。可以说我们的中国离不开农民,特别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离不开我们的农民的。所以想到这些,我就想找一些诗,描写中国农民的诗来给大家在文学欣赏里共同地欣赏一下。立江就上网找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诗,特别是有一位笔名叫做黑马的,在中国被誉为“打工诗人”的诗作,所以立江想办法与这位诗人取得了联系。现在,诗人黑马就在电话线的另一方,不过这个电话线的另一方太遥远了,遥远到回到了我们的祖国大陆。
立江:黑马,你好!
黑马:你好,立江!
立江: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连线的对方就是“打工诗人”黑马。诗人,你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拜读到你的诗作,而且也非常幸运能够和你取得联系。首先向您介绍一下,我叫立江, 我现在是在澳洲东方华语电台,我在主持文学欣赏节目。黑马,先和我们的听众朋友介绍一下你自己好吗?
 
                       二.他是农民的儿子
 
黑马:立江,主持人,你好,澳洲华人朋友你们好。非常开心能够接到立江这样一个很意外的邀请。我作为一个打工诗人,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写作者来说,我感到自己是非常的荣幸。收到立江的电子邮件,我们通过两到三次的沟通以后,我感觉立江主持人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地热情,而且让我感觉到在那么远的地方华人在心灵上是相同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缘份,不仅跟立江主持人,还有跟所有的听众朋友们。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我本人,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我的弟弟也是农民。我在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弟兄都去打过工。后来就到了我们江苏的一个单位就是金石厂,在里面上班,平时我主要是写诗,大概算来写了已经有十年了,近两年创作上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立江:你写作已经有二十年了,二十岁就开始写作了。
黑马:对,我的创作属于民间写作。
立江:黑马,我们澳洲的华人听众已经知道你的名字了,也听到你的声音了,但是还没有听到你的诗,这样吧,我先向我的听众朋友们朗读一下你的诗,好不好,先让听众朋友对你的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谈你的诗,你看这样好不好?
黑马:好。
 
            三.“在外打工的人都会想家” 
 
立江: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现在我先把我们中国大陆的江苏的一位打工诗人,刚才他介绍了他是一位农家子弟,他们家里只有他读了书离开了农村,但是他不忘生他养他的农村。他仍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都是离不开农村的。
首先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叫做《在外打工想起了娘》
 
中秋节来临的时候
在外打工的人都会想家
从一束稻谷里也能瞧见娘的身影
从白云中抽出棉花的诗意的娘
被故乡的风通俗着的娘
烛光里的娘
在冬天的菜地里顶着雪的娘
还有多少燃烧的词是用来写给娘的
 
工地上民工像稗草举着露珠
骨气清瘦的村庄,
如果只剩下一只油灯发出的光芒
那也是娘照亮的
寄居在城市的窗子一直亮着
却没有一盏属于我
 
新年就要来了,听着遥远的落雪
想起娘在黄昏中的运草车
运载着满天星星的梦渐渐走远
我像蜗牛驮着冰凉的出租屋和月亮
驮着这单薄的命运,
这命运只有娘知道,那被扳手拧紧的月光
闪烁着娘在期盼中渐渐苍老的眼睛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刚才朗诵的这首诗是我们的打工诗人黑马所写的组诗“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中的《在外打工想起了娘》,这首诗入选了2008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还有一首,这是一首短诗,《工地上的老李》:
 
这一夜,是不是要感谢魔鬼
仅仅给了他两行全世界最富足的泪水
 
交不起儿子学费的老李
沉默得,像一截烧焦了的木头
 
又过了一会,李大爷
低着头,在自己的膝盖上睡着了
 
头顶的月亮,多像一枚无法享用的银币
 
刚才是打工诗人黑马所写的一首短诗《工地上的老李》,下面一首叫做《打工时代
 
打工,对一个时代来说
幸,还是不幸
这个时代,被迫推着进入黑暗之中
 
奔波中的人,像一道光,
热烈而漫长
每一盏灯都点亮着一个不屈的命运
 
用疲惫的身心,换取微薄的工资
多年以后回到家乡
你走之前的雨还下着,绿油油的菜地还绿着
 
只是炊烟比以前矮了许多
村头的老树苍老了许多,被啄空了许多
 
立江: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刚才的这首诗是打工诗人黑马所写的,叫做《打工时代》。下面还有一首诗,我再给大家朗诵一下。朗诵完这首诗以后,我们就可以和黑马交流一下,谈谈他创作这些诗的感受。我想此时此刻黑马也在欣赏我朗诵的他的诗,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很激动的。下面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组诗中的一首: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撕开人群,你看不到我一脸的乡愁
你看不到我生锈的身体
身体的内部
噼啪作响,我已不能发芽
 
下雪了,人群涌进车站,像流水的梨花
我淹没其中,成为一朵浪花
我司空见惯的祖国,受难的祖国
流浪在外的祖国
 
那是一列磁悬浮列车也无法带动的悲伤
在委屈的肚子里
我写下这首抗议冬雪的诗篇 
广场上挤满了倍感荒凉的人群
我乘坐的列车带着浓重的乡愁
阴影呼应着候鸟般的生活,内心的召唤
正赶往下一个春天
 
                  四.“在外打工想起了娘”
 
立江:刚才我已经朗诵了他的几首诗。现在我们请诗人和听众朋友一起交谈一下。
黑马:立江,首先先让我平静一下我的情绪。因为刚才听到你朗诵了我的几首诗,我感觉到我又回到了那个创作诗歌的那个场景里去了。这几首诗你选得也非常有眼力。这几首诗是我特别珍爱的几首作品。
立江:读的时候我也非常感动,我想听众朋友也会被你的诗所感动。虽然我们很多人是从中国的城市来到澳大利亚的,但我们很多城市人的根都是在农村。
黑马:对。我们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取得了相当好的成就。但是在农村还是能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的那种艰难,尤其是从农村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这种人。他们心里始终就有一种乡愁,乡愁一直在心头萦绕。所以每个人,哪怕是离开家,那么,不是说在外国,或者不是说在澳洲,或者说在任何一个角落,内心都是想家。
立江:所以我特别把你的“在外打工想起了娘”放在首位,真的感动了我啊。你们在国内,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你们会想起自己的亲娘;同样,我们海外的华人,我们身在海外更加思念祖国,更加思念我们的亲娘啊。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感受啊,通过你的诗传达了出来。谢谢你,写出了这么好的感人肺腑的诗歌来,谢谢你。
黑马:谢谢你,立江。
立江:不用客气,你的诗感动了我,这也是种缘份吧,因为你的诗使我们认识了,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而且非常有幸我能把你的诗介绍给我们澳洲的华人听众朋友。像这首短诗《工地上的老李》真的非常好,我非常感动,虽然短短的几行,要不要在朗诵一下呢?
 
                  五. 工地上的老李,是最伟大的父亲
 
黑马:你是说要我来读?
立江:你可以读啊,好的,让我们的听众朋友听听,我们的诗人写诗然后读诗。
黑马:是这样,立江,我也不知道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不会音效不太好,我试一下啊。《工地上的老李
 
这一夜,是不是要感谢魔鬼
仅仅给了他两行全世界最富足的泪水 
交不起儿子学费的老李
沉默得,像一截烧焦了的木头
又过了一会,李大爷
低着头,在自己的膝盖上睡着了
头顶的月亮,多像一枚无法享用的银币
 
立江:谢谢,你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啊。这首诗写得非常好,而且你的朗诵带有你真挚的情感。你是接触过这些人的,你是有过这种经历的,所以你才能表达出你全部的情感来。非常感谢你。记得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幅四川的一位画家叫罗中立的一幅油画,那幅画的名字叫《父亲》。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的心灵真的被震撼了,他是把给领袖那么大的画幅的画面给了我们一位老农民。这位老农民满脸皱纹,饱经沧桑,背景是黄谷仓。他的双手,粗糙的双手,流着血,缠着胶条,捧着一个破了边的碗,所以这幅画一下子让我震撼了,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这幅画。读了你这首诗我就又想起了这幅油画。你这首诗也是写给我们中国的农民,写出了他们的辛酸,写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非常感谢你。那么继续谈谈你写这首诗和其他几首诗的感受好吗?谢谢。
黑马:好的,我首先谈那首 《工地上的老李》。这首诗是有一个生活的原型,就是李大爷,他是我的远一点的亲戚。他有一个儿子也要念大学,但是他没有太多的积蓄,主要是种水稻和小麦,收入一年下来也就是五千块钱的样子,除去花销也就没有多少钱了。有一天我回家,看到他从我家出去,我就问我母亲:李大爷来干什么?她说来借钱,因为家里没钱了。当时因为我刚刚参加工作,所以钱也确实非常的紧张。但是我晚上下夜班的时候,我路过一个工地,我看到了,我诗歌里面真实再现了那个场景,我确实看到了李大爷。他正拿着一个水管,浇东西的水管睡着了。可能是太累了。他可能也是为了加班多拿一点钱,好给儿子交学费。所以我这首诗可能没有任何技巧,就是真实地去表达一个我看到的,一个真实体验。所以第二天我从同学那里借了几千块钱,我尽可能借了好像有六七千块钱,然后交给了他。我说:“李大爷,这是我的奖金。我工厂里发的奖金,你先拿着用,先供儿子上学”,我就把钱交给了他。我说等你儿子大学毕业以后再说这件事情,现在不要谈还钱。
立江:黑马,如果你有机会碰见李大爷的话,请你转达立江对他的问候,同时也转达听了你的这首诗的澳洲的华人听众朋友表达对他的问候,好吗?
黑马:好的,他肯定会很感动。因为有那么远的朋友都在惦记着他,他可能会是一个(打工农民)的典型,但是我想这种情感肯定还包括对全中国农村的李大爷,张大爷,王大爷。非常谢谢你们。
 
                   六 .反映农民和弱势群体,是作家的责任
 
立江:不客气。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读到了这样好的诗。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像你这样的诗人和作家,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能够用他们的笔墨,能够反映出我们农民的心声,描写出他们的真实的生活,非常感谢你,而且我想这个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阿。比如说,你是打工诗人,那么我可以说咱们中国打工作家,写打工的最早的,不能说是最早的,我没有具体查资料,应该说是比较早的或者说早期比较优秀的描写农民打工的作品,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中国的大作家老舍,他写的《骆驼祥子》就是打工文学啊。(黑马:是)《骆驼祥子》就是从一个农民从农村带着理想带着希望来到城市打工的,是不是这样的呢。所以呢,这是一个传统。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月牙儿》也是写这些贫民女子,贫民母女俩为什么要做妓女,也是非常感人的。同时像当初五四以后的这些文学作品有很多是描写车夫的,包括鲁迅的,鲁迅是从他们的伟大的人格方面写的,而且像胡适等太多的诗人很多写车夫的,包括胡适也写过的。说明他们对普通的人,对我们现在所说的弱势群体,这些文人他们具有一种道德感,他们具有一种责任感,他们要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也希望黑马继续发扬你的这种精神,也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诗人和作家,能够用他们的笔写我们的农民,写我们的弱势群体,好不好?
黑马:好的,我有信心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我还有一个很好的消息要告诉立江,就是这几年我呢,一边是白天工作,晚上就开始写作。我把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最乡土的,可能土得掉渣的那种都要把它写到我的诗歌里去,用我的情感,像条红线把它贯穿下去,然后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不是所谓的名家、大家,但是我是生活在他们群体中间的,我心里有一份情感,和立江你,包括澳洲广大听众朋友,包括所有的对底层、对民生关注的人。这种内心的关照,这种东西要去写,它是一种抓住灵魂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抓住灵魂的东西。我说的好消息就是晚上通过创作,我一年下来,有三到四万块钱的收入,这个收入超过了我白天打工的收入。
立江:远远超过了,不过你也很辛苦啊。白天要打工,晚上要写作,也要注意身体,好吗?
黑马:谢谢你。我对诗歌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对诗歌信心不足。回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是非常辉煌的。实际上那个时候不是诗歌的一种常态。诗歌的常态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八十年代可能是因为人的思想解放突然地爆发以后,会产生这种语言去抒情,去表达。包括一种叛逆的思想,包括思想解放,人的思想突然地不受禁锢了,所以诗歌是最好的表达。我认为是那个时代把诗歌夸大了。实际上诗歌的常态应该是现在这样,它本来就不是核心,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很多,比如说电影、电视剧、包括小说等。文学作品里,诗歌好像是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但是我想跟读者说的就是,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我觉得诗歌最主要的是表达情感。(立江:古语就说“诗言志”嘛)对,自古也是诗言志。我觉得现在的诗歌状态就是要恢复到诗歌本身。艺术要比以前有了提高,包括技法,它吸收了西方现代诗的技法,又传承了咱们汉语文化的那种魅力。
立江:我读你的诗我已经感受到了,确实是这样的。你的诗歌里面既有汉语里面传统的东西,民族性的东西,同时你也吸取了一些现代的特别是西方的这种技法,可以说是把它们融合起来了。这样的诗,首先我觉得你的诗歌是有真情实感的,第二你的诗歌有一定的艺术创新,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种打动人的好诗,是这样的吧?
黑马:是。我们打工诗人的文化水平整体水平不是太高,但是也有很多的包括博士生、研究生也加入进来,他们也在写。
立江:就是说打工诗人并不都是说打工的这些人写诗的叫打工诗人,其他的比如你说的博士,他们写打工的诗也可以称为“打工诗人”。狭义上讲,是打工的农民写的诗;广义上讲,它包括的群体就比较广一点。除了农民工,还包括一些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他们去面试,去参加工作,很多也是“打工”的性质,也是打工。这种经历可能给他带来一生的财富。他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关注底层的,关注民生的,关注农民工最底层最辛苦的那些东西,所以他写出来的很有人情味。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办了一个刊物叫《打工诗人》,有徐桥,罗德远,赵大海等,他们也在做这些工作,为打工者而写诗,有很多阵地。
 
                       七.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立江:太好了。黑马,这里还有一首诗,我还要介绍给大家,就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组诗里的一首,再请听众朋友和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深夜火车驶出梦境
淹没在大雪中是挥动的手
追赶火车的人,是被乡音打动的人
打工生涯,多少冗长的段落
句读点不开的人生
灌满一肚子忧伤的是风雨
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却永远只能是鞋子
 
当月亮爬上了楼顶
汗水多么廉价呀,梦想成了纪念碑
慢慢黑下来的是星空,
我坚持要等到你黎明的眼睛,
在暴风雨击打的夜晚,我承担岁月中的盐
把苦难穿在身上,
月光,就是一件很暖和的羽绒服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
风雪灌进了脖子,抱紧了自己的只能是双手
被我走碎了的身影才能叫做乡愁
空空荡荡的脚手架上
那散落的星辰才是家乡儿童留守的眼睛
大雪替我说出了心中的爱: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立江: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天我们有幸欣赏了祖国大陆的“打工诗人”黑马所写下的一组让我感动的打工的诗,描写我们农民的诗。黑马,非常感谢你,你的诗太好了,又一次让我感动了,我想我们的听众朋友也非常感动。非常不好意思,没想到本来我们只打算做二十分钟,现在已经四十分钟了,还有四分钟,我们就要送上别的节目了。非常抱歉,时间太紧了,以后可以找更多的时间。黑马,最后再和我们的听众朋友说几句话好吗?说几句心里话,谢谢。
黑马:好的。非常感谢立江,非常感谢澳洲的听众朋友们。时间虽然短暂,但留给我的感动是永远。所有坚持写农民写打工诗的朋友们,我们要坚持写下去。诗歌,中国的诗歌,在所有有华人的地方写的汉语诗歌,我觉得是有希望的。我们坚持默默地创作,我们一定能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作品。好的诗歌是写给心灵相通的人来听的。我从立江的朗诵里面感到了一种超过我自己所写出来的那种力量,我觉得这是给我最大的动力和鼓舞,也非常感谢澳洲的所有能听到立江这个节目的朋友们,我要向你们说一声谢谢,真的,谢谢你们,我的诗歌因你们而存在。
立江:谢谢黑马,我知道你的心情很激动,我现在也很激动。我代表所有的听众朋友再一次向黑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给我们的农民,给我们的父老乡亲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好不好?
黑马:嗯。不仅要坚持,以后要坚持写作品,我还要出诗集,送给立江。
立江:一定要发给我,我还要让我们的澳洲华人听众朋友们和你一起分享。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曲,在彭丽媛的《白发亲娘》的歌曲中结束我们的采访。

赵立江 2008年12月15日采访江苏“打工诗人”黑马 访谈录


上一篇:夏雨中的鮮血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