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解为什么许多家长要早早强迫孩子去学些莫名其妙的才艺。如果是为了开发智力,似乎还是应该以打基础为好,基础打的深打的牢房子才能盖的高,树木才能长的大。早教才艺会使孩子的智力发育产生偏向而不利于将来的全面发展。如果是为了让他早点学会什么生存技能那也太早点了,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将来的世界里需要什么生存技能。我小的时候还没有电视,可现在电脑都快被淘汰了;科技发展日益加快,他们将来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我们无法想像。如果是为了造就所谓神童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说揠苗助长是客气,其实更象是杀鸡取蛋,某一偏门的出众往往是以其它诸多方面的缺失为代价的。小学成绩非常好的到了中学往往就一塌糊涂,大学毕业班里分数最高的在日后的社会上少有大出息者;从小被誉为神童的人长大后罕见出色之人才;原因就是学偏了学傻了甚至是被捧杀了。如果是为了让孩子早些在竞争中占据一个领先的位置那就是把孩子领上了一条错误的路,一条永远要跟别人比的路,一条很难感到幸福和快乐的路。每个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满足于自己的表现就成了,你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强,把幸福建立在跟别人比较上永远不会感到幸福。数年前,在美国读博士的高某只因不甘居第二就把导师和同学都杀了然后饮弹身亡,这样疯狂的行为是不是说明所受的教育有问题呢。其实问题不在于早学和学什么,而在于是否孩子愿意学去主动的学。我知道许多家长是强迫孩子学的,为了让 孩子听话,还使用各种惩罚和奖励的方法,如果这些措施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产生了坏的影响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在我掌握的知识里,爱学习是人的本能和天性。猪马牛羊生下来就会走路不用学,而人不行,如果不学永远不会走。孩子们天生就有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过早的灌输知识是对他这些能力的泯灭。按照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孩子自己会在生活中去发现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去掌握它。我们要做的是为他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条件供他去对自己要学什么做出认识和选择。而我们的有些家长更希望早早的让孩子去学那些他们自认为在当前商业社会里有价值的东西,时尚的东西,因此破坏了孩子在发育成长中进化的本能作用,这真是本末倒置。殊不知时尚是会改变的,价值是会替换的,而进化则是永恒的。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痛恨就是对这种错误行为的反映。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孩子不爱去学的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没有早早的让孩子去学什么才艺,也许这样做让许多教育专家和家长不赞同,但是我就这样做了,而且坚定不移的这样做。做到这样真的是非常难的,尤其是看到孩子的同龄人已经掌握了足以耀人的那些才艺的时候。但是我坚信我的理论是对的,我的措施也是对的,我现在要为他做的:一是不断的增大他学习能力的潜质。二是培养他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三是让他对事物有广泛的接触和认知。剩下的就是耐心地等他自己去觉悟了。我不是在拿孩子的前途去做赌注,我是有把握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我到初中二年级才知道有计划有选择的去读书,到了高中才知道应该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期间里农村呆了六年在工厂干了两年不是也没耽误考大学吗?如果他有能力有了愿望再有了决心就一定会实现目的。我相信是锥子总会冒尖,如果他不是锥子,你硬把他磨出尖来,让他去冒受损伤的危险那就是在害他了。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不会因此而耽误他们将来学业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此话一点都不假。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充满着好奇的,他们在游戏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用自己的心去感知,他们所认识的世界跟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也许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也许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认识到的,原因就是他们比我们更进化了。你为什么不给他创造条件让他尽情发挥这来之不易而又非常珍贵的进化优势呢?在他跟这个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惑,这就更加强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动力。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就是这样被保护被激发的。当你的孩子已经把学习当成求知过程的享受时,你还怕他没有好成绩吗?
在整个孩子的学龄前阶段,我坚定不移地把培养他的性格放在第一位,让他快乐地去玩,带他去接触大自然,去旅游去见世面,让他广泛地接触各种事物------让他陶醉于自己的混沌和懵懂,没有急于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有的人甚至说,你的儿子这么憨啊!我对此并不着急,我知道他在混沌和懵懂中挣扎出来的灵光是真正的聪明,也许会来的晚点,但那不是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可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