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退休村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中國傳統皮影戲表演。
來自中國河北唐山,現居紐西蘭的皮影戲師傅侯元放(William Hou)與助手及秘書一行三人親臨現場,為退休村十多位長者分享了一場兼具視覺、聽覺與手腦并用的精彩活動,帶給他們90分鐘愉悅的文化交流。
下午1:30前,侯師傅已在圖書館内展示了他珍貴的皮影戲收藏品。活動開始,他以普通話介紹皮影戲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皮影戲是中國一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在老北京被稱為『驢皮影』又名『影子戲』或『燈影戲』。這門藝術起源於中國,後於元代傳播至西亞及歐洲;至今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亦可見其蹤影,並稱之為『哇揚皮影偶戲』。”
他再解釋道:“皮影戲多以獸皮或紙板雕刻並製成人物剪影,演出時操作者隱身幕後,手持皮影、配合地方曲調與樂器現場說唱,演出鄉土味十足的光影劇。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國,皮影戲是農曆新年主要的節慶娛樂,為民間帶來了無數歡笑與溫馨時刻。”
為讓洋人長者能了解他説的內容,侯師傅的秘書紀宗娜便以英語翻譯重點,先把他(她)們帶進皮影戲世界,隨後再播放兩部由他親自操刀製作的短片,並搭配他原創的中國音樂與幽默生動的劇情;觀眾們笑聲不斷,紛紛讚嘆侯師傅幕後操控技藝的精妙!
活動最後半小時,就是深受歡迎的手工時間。侯師傅為每位長者準備了一份紙製皮影填色手工包,他(她)們先動手填色,後以圓頭釘將紙影組裝成型,再互相展示成品;歡聲笑語此起彼落,整個圖書館内洋溢著歡樂氣氛!
秘書紀宗娜協助長者製造紙質手工長者們開心展示作品成果
我與侯師傅結緣於2021年4月,那時我以“中國傳統文化體驗藝術中心”毛利文化顧問的身份,參與吉斯本市(Gisborne)在Marina Park舉辦的Tairāwhiti元宵節文化活動。當時侯師傅的皮影戲展板吸引了無數當地居民駐足欣賞,他的生動演出與精緻作品更深深打動了我。通過侯師傅那次表演,我開始瞭解到皮影戲是一種極具藝術價值的傳統表演;以皮革或紙張製作、色彩鮮明,結合戲劇性敘事與音樂,的確能為觀眾帶來視覺與情感的雙重享受。因此,月前我就特別推薦退休村的活動經理Catherine邀請侯師傅前來免費表演,希望讓更多洋人長者接觸並欣賞這門中國的傳統藝術。
侯元放師傅18歲便加入中國唐山皮影戲團,開始他的雕刻與表演生涯。移居紐西蘭多年後,他仍不忘初心,持續推廣皮影戲,並致力於文化傳承。目前他已收藏超過數百件皮影作品,其中有些還是來自清朝的,堪稱國寶級珍品。
如今,他定期在奧克蘭各區的學校與養老院開辦工作坊,廣受學生與長者喜愛。除了義教學生外,他還收了兩名成人學徒,致力培養皮影戲的新一代傳人。
正如侯師傅說:“皮影戲不僅是一種傳統娛樂,還是獨特的光影藝術、電影先驅、動畫鼻祖,更是戲劇的活化石。”
他的熱情與堅持,正讓這門中國傳統藝術在白雲新鄉悄悄萌芽,期待未來能深耕發展,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在接觸了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後,進一步承傳下去……
結語:
參加活動的長者都衷心感謝侯師傅的無私奉獻,讓他(她)們有機會親身體驗皮影戲的魅力。侯師傅的義演,不僅為長者帶來歡樂,也讓中華文化在海外閃耀光芒。但願皮影戲這顆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在紐西蘭這片綠地上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綻放異彩!
寫於2025、8、8
後記: 鑑於其歷史和藝術價值,中國皮影戲於201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